泰昌三年二月,遼西戰火頻仍。
廣寧之戰後,開原軍長驅直入,連下義州、錦州諸城,兵鋒直逼寧遠。
各地援遼邊軍聚於山海關,明軍畏縮不前,陝西鎮將官天天叫囂索要兵餉,薊鎮邊軍更是直接在山海關劫掠,總兵滿桂彈壓不住,隻得退回關內。
其餘各地邊軍也是怨聲載道,每日找祖大壽要客軍所需的糧草。
祖大壽苦不堪言,他一麵要應付不斷逼近的開原軍,一麵要和這些邊鎮將官糾纏,滿足這些軍頭們的各種無理要求。
同樣苦不堪言的還有朝廷。
王化貞投降開原,朝野震動,內閣與司禮監一番爭鬥,最終推出新的遼東經略人選。
正月底,內閣票擬由兵部侍郎王在晉取代王化貞,經略遼東,命令王在晉率薊鎮、宣大、甘肅、陝西、山西等地邊軍火速馳援寧遠,大張討伐,翦滅劉賊。
二月一日,王在晉代王化貞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州)、萊(州),皇帝特賜蟒玉、衣帶和尚方寶劍。
新任遼東經略離開京師時,奉詔入宮,向病榻上的泰昌皇帝分析關外形勢
“劉賊敗壞遼東、遼西,一壞於開原,二壞於渾河,三壞於遼、沈,四壞於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於四壞——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
此時皇帝已經病重臥床,氣息奄奄,聽了王在晉的話,連忙搖搖手,掙紮著坐起,目光浮動,望向他的大臣
“先皇寬仁,厚待開原,以致劉賊坐大。劉賊狼子野心,人神共憤,遼東事已至此,卿不可推辭。糧草援軍,都會給你備齊,國亂思良相,卿到遼東,當與祖大壽勠力同心,為大明除此國賊,建不世功勳!切記切記。”
王在晉做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知道這次客軍援遼作戰,舉步維艱,糧草是不可能備齊的。
大明九邊各地,拖欠兵餉已久,宣大被拖欠半年,陝西被拖欠十月。各地戰兵形如乞丐,賣兒鬻女者,大有人在,向外番賣自己的腰刀和鎧甲更是家常便飯。
去年,徐光啟上疏對邊軍進行改革,要求將每名邊軍的兵餉提高到二兩,更換裝備,裁撤京師火器局,直接從澳門兵工廠購置性能可靠的火銃·····結果徐光啟自然遭到了禦史和總兵們猛烈攻擊彈劾,後來此事也就沒了下文。
徐光啟最近下落不明,好像是被開原細作劫走了。
總之,眼下遼西戰場,糧草無解,援兵無望。
王在晉知道皇帝已無其他人可用,除了自己,又有誰願意去蹚遼西渾水呢?
王在晉安慰皇帝幾句,祈禱聖上早日痊愈,便獨自一人走出紫禁城。
在金水河映照下,日頭漸漸沉入西山。
小冰河氣候下的京師初春。
沒有吹麵不寒楊柳風。
有的隻是遼東血雨腥風。
王在晉裹緊皮弁服,快步出了宮門,坐到自己轎中。
官轎一路向他府邸走去。
大街上跑動著搶購米麵的百姓,一些糧鋪糧食已經售罄,店夥計被遲來的百姓扯住衣服,讓他們賣糧。
“到底還有沒有?明天來又要漲價了!”
“天殺的劉招孫,天天打仗!老子都快吃不上飯了!”
遼西戰事正在影響京師。
王在晉長歎一聲,無可奈何的搖搖頭。
~~~~
泰昌三年二月,失去魏忠賢控製的朱常洛,在新廠公許顯純的教唆下,夜夜笙歌,漁色無度,史書記載
“三年二月,廠臣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二月初八,泰昌帝病重,召內官崔文升治病。
崔文升本是鄭貴妃宮中的親信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