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月26日,當天早上,一家未組成法人的小銀行——明德銀號的門口,開始出現了很多市民在排隊,銀行經理剛打開門見此情此景感覺不妙,從事本職工作多年,臨危不亂是他的素養,立馬讓同事通知領導,然後職業微笑的維持秩序,讓市民排好隊…
一位分行領導趕過來,向人群高聲喊道:“大家不要急,我們銀號現金流充沛;你們是不是聽到了什麼謠言,可千萬不要信!我們銀行的信譽值得大家的信任.......”
明德發出的總值700萬港幣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今天上午若乾較大客戶拿支票到中區明德銀號總行兌現,該行沒有足夠現金支付。消息擴散出去了
可惜,收到風聲的民眾們根本不理會,隻用了2小時,明德銀號這家門店的現金就告急,被擠提一空。
港島明德銀號發生擠兌,銀行業監理處反應很快速,宣布接管,並停業以稽查其資金債務及地產數目。
陳易峰知道,這場危機才剛剛開始,明德銀行是導火線,僅僅四天後,即1月30日,由於過度對地產放款,明德銀行銀行宣布破產。
接著,2月6日,廣東信托銀行也發生擠提,僅僅兩天,即2月8日,該銀行宣布全線停業。這一事件迅速波及到多間華資銀行,包括當時最大的華資銀行恒生銀行,以及廣安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並進一步影響到遠東銀行。事件的影響甚至波及到了澳城。
到2月10日,這次擠提潮暫時平息,但廣東信托銀行最終仍然宣布破產。
陳易峰知道大概4月5日,恒生銀行在一天之內失去了六分之一的總存款。當時,彙豐銀行提出了以6000萬港元收購60%恒生銀行股權的條件。經過雙方協調
最終在4月10日達成協議,恒生銀行以5100萬港元的價格出售51%的股權給彙豐銀行,擠提潮因此得以平息。
由於這次金融風波,恒生指數從1965年1月29日的103.53點下跌到11月30日的77.95點,跌幅達到了24.71%。
陳易峰的計劃會在廣粵信托銀行破產後實施
林薇清在這之前向他丈夫提議美怡行上市計劃,陳天衡也不甘心一直依附在怡和身上,他有自己的野心,所以他媳婦的計劃讓他覺得完全可行,也感歎自己夫人眼光格局的開闊(陳天衡當然是不知道,這是他兒子的主意)
當天,陳天衡召開美怡行重要會議,出席該會議有重要人物怡和大班,隨著會議進行2小時中
陳易峰忍不住向媽媽問道:“爸爸能成功嗎?”
“兒,不必著急,這事對怡和利大於弊,很大幾率成功”林薇清穩穩的摸了摸兒子的頭安慰道
沒等多久,會議室的大門打開,怡和一行人匆匆離開,跟在後麵的陳天衡對著他夫人眨眨眼,就知道這事成了
接下來幾天時間,陳天衡與怡和共同組建收購團隊,開始物色優質的地產企業,銀行危機導致很多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
陳天衡一手鈔票,一手壓價大棒上門,地產老板非常歡迎,經曆多次危機,有些老板已嚇破膽,所以美怡行以撿漏的價格收入囊中,那些退出的老板不值得可憐,香港為什麼四大家族能成事,膽識,氣運,還有勤奮,缺一不可。
美怡行並購二家優質地產企業,在中環的物業有棟大樓,銅鑼灣的物業2棟大樓,還有大小的材料供應企業在這兩家地產企業名下,而且兩家地產企業有數塊地皮正在開發中
預計1967年能完工,66年售樓花,剛好美怡行上市,有漂亮的盈利數據,有自己的建築公司,兩個地產企業合成一家企業美怡地產
【美怡行】資產有3家紡織廠,5家製衣廠,1家地產企業(並購的兩家合並成),1家建築企業,1家建築設計企業
20世紀60年代中期,資本市場開始追捧並購重組所帶來的“協同效應”,跨行業的合並仍然是可行的,因此跨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戰略遍地開花,資本市場掀起一輪“並購重組潮”。
在估值時,投資者認為被並購的傳統低估值業務在收購之後,可以達成協同效果,拉升股價,從而並購這一過程本身就足以人為帶來每股盈利的增長。
因此,隻要公司發生並購重組事件,股價就會大幅上漲,而許多公司更是在短短1-2年時間內發生了20-30次並購業務(這裡的並購並不是知名企業,少有媒體報道),股價暴漲。
李佳誠是此道的高手,長江並購青洲英泥,收購和記黃埔,收購港燈,等等一係列操作壯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