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曾經曰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這講的打仗就是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攻擊,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采取行動,這才是打仗的正理。
但是在董雲的眼中,他們無敵的統帥,近衛騎兵隊的“主將”,大漢戰神董卓董仲穎卻沒有這樣做。
“董捷,我的侄孫子,你說相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我們近衛騎兵隊出擊,一日可達,二日可破,三日回軍,犯不得如此興師動眾。”董雲對著身邊的董捷問道。
“在軍中要稱職務。”董捷反駁道,“相國到現在沒有吃過什麼虧,他這樣做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這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我說董捷,你打算這一輩子隻想當隊將啊,我們要學習思考,如果董明老大哥還在,說不定他會給你一鞭子。”董偉插嘴說道,“現在正是我們學習相國用兵方法的大好時機。”
“學習,學個屁!”董捷反駁道,“相國的用兵豈是我們這些小人物學的會的,我們要學習的是好好帶兵,在戰場上聞令進退,將相國的命令落到實處,像這樣的戰略就不是我們考慮的。”
“胡扯!”一個鞭子抽了過來,原來是另外涼州騎兵的一個隊將。
“董明老大。”當看清楚來人的時候,董捷、董雲和董偉三個人將自己嘴巴中的粗話咽了下去。
為了“對付”韓遂,董仲穎動用了近三萬人,除了從雍州抽調的一萬人之外,他幾乎動用了涼州所有的軍隊。
雖然和韓遂的人馬比起來數量還略有不如,但是考慮到軍隊的精銳程度,董仲穎手上的力量遠比韓遂的強大。
隻是這支軍隊的目標並不是韓遂,而是董仲穎的下屬蓋勳,現在仍為金城郡太守的蓋勳。
不知道是因為八字不合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董仲穎和蓋勳的關係不怎麼樣,甚至說是非常糟糕。
在過去梁鵠的時期,蓋勳就覺得董仲穎有“異誌”,所以不得不防,後來雖然因為北宮伯玉叛亂的緣故,蓋勳曾經短暫的和董仲穎“緩和”過關係,畢竟這時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之後,當董仲穎入京之後,他和蓋勳的矛盾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一方麵蓋勳認為董仲穎狼子野心,不是什麼好人,他曾經多次上書給袁隗和何進,“貪人敗類京師,其必有變。”希望他們防備董仲穎。
在董仲穎完成了廢立之事情後,蓋勳更是寫了一封信給董仲穎,上麵寫著:“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醜,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吊者在廬,可不慎哉!”
可惜董仲穎並沒有被激怒,因為他並沒有看懂,即使找人“翻譯”了之後,“翻譯”的人並沒有“雅信達”,言語之間客氣了不少。
但是董仲穎身邊所有人都知道,董仲穎和蓋勳的矛盾不可調和了,甚至金城郡的賦稅都沒有交給涼州牧,而是轉手給了朝廷。
對於董仲穎撤銷蓋勳金城太守職位的命令,蓋勳拒絕執行,甚至他並沒有像有些人那樣有所遮掩,比如在路上殺幾個信使,或者假裝沒有收到。
而是直截了當的回複:“此亂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