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大唐張陽李玥!
李義府低聲道“公瑜這話沒錯。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禮部準備安排了畫師畫下了高盧人的模樣,這些人穿著布料都很少。
袁公瑜看了一眼畫像,又道“男子穿裙?還是這麼短的。”
高盧人的胡子是黃的,他們的眼睛是藍的。
關於西方的風俗與西方人的模樣寫入了大唐禮部的典籍中。
從長安城一路走,這三個高盧人走了一個月也到了河西走廊。
現在的河西走廊很熱鬨,吐蕃人與突厥人交談用關中話,西域人和吐蕃人交談用的也是關中話。
關中話是現在河西走廊最有信譽的言語,隻要你說關中話,你的買賣才能好,才能夠在河西走廊立足。
對很多關外人來說,學關中話和關中禮儀成了必修課。
隻不過也有很多人上了年紀人學起來很蹩腳。
也有人向狄知遜說過這件事。
但狄知遜放任了,他微笑著對身邊的小吏道“這是驪山縣侯的意思。”
“喏。”
又一個小吏急匆匆跑上嘉峪關的城樓,這座城樓完工才兩年,其坐立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如同一道厚實的高牆,來人仰望而興歎。
這種城關的雄渾令人望而生歎。
而在嘉峪關前的道路兩側種滿了胡楊樹,胡楊樹綿延數裡,也不知道唐人為何要種樹,隻是聽說以後的關西還要種很多很多樹木。
那小吏跑上了城牆又進了城樓,見到狄知遜恭敬地將信遞上,“狄侍郎,您的信。”
狄知遜頷首點頭。
那小吏又道“還有一封是小狄公子讓人送來的。”
狄知遜先拿起其中一封,打開封蠟看著兒子的字跡,他的書法更好了,也寫了他在長安城這兩年的感觸,他在長安城結交了很多好友。
言語間都是他的成長,狄知遜的嘴角帶著笑意,低聲道“這小子現在也長高了吧。”
“狄侍郎,朝中不止一次想要召您回去。”
“回去?”狄知遜搖頭道“老夫還在河西走廊,仁傑就有驪山照拂,這樣就很好,若回去了老夫倒是有些不知所措,先不回去了。”
言至此處,狄知遜寫了一封回信上了封蠟,低聲道“河西走廊建設還未完成,乃關西隘口重中之重,讓彆人來接手縣侯也不放心。”
這些話語聽得一旁的小吏大氣不敢出。
好似這個嘉峪關不是天可汗的,而是驪山縣侯的。
又一個小吏匆匆跑來,小聲道“狄侍郎,有幾個高盧人想要買羊肉,不會講關中話與人打起來了,是長安來的。”
狄知遜頷首道“羊肉?”
“對,他們想要買羊肉。”
狄知遜看了一眼桌案上的茶葉,從桌案底下拿出一個一個布袋,布袋很大其內有三兩斤茶葉。
“這些都是這兩年的陳茶,都送給高盧人,再給他們一些銀錢與肉乾。”
聞言,那小吏又問道“狄侍郎為何要這麼做。”
狄知遜輕輕拍了拍桌案上的信,又道“這也是縣侯的安排。”
“喏。”
且不說張陽為何要這麼做,狄知遜覺得自己照辦就行了,不用考慮這麼多。
“舉手之勞又不是什麼大事。”
“狄侍郎,傳聞高盧人想要和親,被朝中給拒了,這些人好像在朝中討不到好,我們……”
這個小吏的意思是讓狄侍郎離那些高盧人遠遠的,不要影響了前途。
以現在狄知遜的功績在回朝之後,在朝中一定會升遷。
狄知遜頷首道“這是驪山縣侯的意思。”
驪山縣侯,驪山縣侯,什麼都是這位縣侯說的算。
即便是在河西走廊,也時常聽到這位縣侯的名聲,關外之人除了敬仰天可汗,也很敬仰驪山縣侯。
因當年鬆讚乾布的事,有人說吐蕃讚普和驪山縣侯是好友,因此許多吐蕃人也在稱頌縣侯。
當年的高昌奴造反了,主宰了高昌,他們也在稱頌驪山縣侯。
那位縣侯如今又是何等人物?
他是當今的尚書左丞,深得陛下器重,能夠造出火炮這等社稷利器。
也有說這位縣侯在驪山修煉多年,都快成仙。
你說縣侯在驪山這麼多年做什麼?肯定是在修煉,修煉成仙。
中原的江南地界,鐘聲在林間飄蕩。
春季的南方很溫暖,鳥兒在林間叫著,老邁的崔仁師坐在一張石桌前。
他並不是來這裡當和尚的,而是念當年與慧曠和尚的交情,在他忌日的時候來這裡看看。
一個中年人邁步走來,他見到了石桌上的茶碗,低聲道“江南東道的徐家經營著許多茶山。”
崔仁師點頭道“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茶湯了,而獨愛這般炒茶。”
“你們崔家如今散了?”
“嗯,散了,該殺的都殺了,該死的也都死了。”
崔仁師這個老人家緩緩道。
中年人又道“到了你這般年紀,也早已看淡。”
他的語氣重了一些,目光還是看著這個老人家。
崔仁師歎息一聲,歎息聲很重,有些無可奈何倒也不是在埋怨,又道“老朽想要保住李政藻,沒有保住,老朽希望七姓十家可以同氣連枝,危難關頭他們卻互相攀咬,老朽希望範陽有難之時,其他幾家可以伸出援手,可事到臨頭各家都隻顧著自己,還有……你爹在朝中越發勢弱,當該注意言行的。”
“多謝崔老提點。”
“嗯。”崔仁師拿起茶碗目光看著遠方。
蕭鉞是蕭瑀的兒子,如今在利州任職,當年蕭瑀歸唐,獻上了許多田宅,之後李淵得勢之後又將田宅歸還,而蕭瑀自己隻留了一座宗廟。
崔仁師頷首道“你還在和李子通的後人來往嗎?”
“回崔老,昨日有過走動。”
“嗯,江南這幾家你還是少走動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