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鋪子外麵的,在她眼裡連鋪子的常客都不如。
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孫木根兩口子知道,這嫁出去的女兒,終究是白養了。
兩人在家日日罵著,什麼白眼狼啊,畜生啊,遭瘟的賤丫頭啊,類似的罵人話沒少說。
奈何鎮上的孫平梅根本聽不到,就算聽到她也不在意,她現在的日子過得彆提多舒爽了。
彼時的連山鎮,城外的百姓堂剛好開業了,消息傳到縣外,府外甚至是省外,東西南北湧來許多窮苦百姓。
他們得知百姓堂之後,個個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想求百姓堂的庇護。
因為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
尤其是今年,收成不好,靠近北邊的更是旱了一年,以至於不少人賣掉年幼的女兒,好讓一家子活下去。
這些可憐的姑娘,被輾轉多個地方,最終被江歡愉買下,還幫她們脫了奴籍,讓她們留在百姓堂乾活,每月的工錢,她讓管事幫忙攢著,等她們長大再一起給她們。
月中江同土成親時,百姓堂已經擠滿了人,許多人沒地方住。
一文錢的屋子哪怕六人一間,都住不下了。
江歡愉隻好另外又租了兩處宅子,才把他們全部接納。
不至於讓他們大冬天沒個住的地方。
百姓堂正式開始運作,成親後的江同土仿佛一夜之間從孩童變成大人。
整個人都成熟不少,他與親哥江同火和江歡愉,把百姓堂經營的很好,無家可歸的人,自此都有了家。
也有了可以賺錢的工作。
人人都想著,隻要努力乾,就能攢下錢,離開百姓堂,買地蓋房,重新生活。
事實,也確實如此。
來年春天,一下大雨衝破了河堤,江歡愉三兄妹找到孟不咎,提議百姓堂出人來修繕河堤,早就被江福寶打過招呼的孟不咎很是配合。
這事,對他來說有利無弊。
免去百姓徭役的苦,同時縣衙也省錢了。
對三兄妹來說,好處更多,借著要修河堤的名義,他們在汝陵府拉到不少善款。
這筆錢用來支付工人修河堤,比徭役給的多,還沒那麼苦,想不乾就能走,永遠都有人頂上,甚至銀子還餘了幾百兩。
百姓堂的賬上永遠不缺錢,隻用了短短半年,就不用江家貼補了。
張金蘭十分的欣慰。
那些捐錢的員外富商,名字與畫像都張貼在百姓堂的大門口,那裡安了一塊板子,像是現代的黑板,江福寶給出的主意。
名字畫像張貼上去,哪怕坐在馬車上路過,都能一眼瞧到。
很是顯眼。
這些捐錢的老爺夫人,簡直不要太滿意,有些還覺得自己捐少了,掛出來不好看,還打算往後多捐點呢。
甚至還有人攀比起來,想著下次一定要超過對方,爭取自己的畫像和名字被貼在最上頭。
有畫像,這些人被城中人記在心裡,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尊敬。
是從前不曾有的。
三兄妹甚至打算來年在潁南府也開一家,往後學著仁愛醫館的樣子,開遍整個天靈國。
江福寶給予支持,把孟不咎給的一間潁南府的鋪子送給他們。
麵積很大,足足兩層,還有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