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李玥!
從江南北上,一路上還算順暢,狄仁傑手裡拿著指南針,又對照著地圖上的南北。
李治這兩天暈船,過得很難受,好在減緩了船速,這才有好轉,“怎麼樣?現在的方向對了嗎?”
周邊都是一望無垠的海水,根本看不見陸地,如果這一次航行能夠順利,就能夠印證指南針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狄仁傑看著手中的羅盤,這一次指針終於穩定了,歎道“總算好了,不然我們偏離方向去高句麗了。”
船夫是個頗有經驗的海船老大,就算不依靠指南針,他也可以通過經驗來辨彆方向,順利地抵達幽州的東北沿海。
隻不過李治與狄仁傑想要驗證指南針的作用,這才將航向交給了他們。
公孫小娘手拿著望遠鏡,正在看著遠處,不過這種景色看久了便覺得很無趣,天際與海水連成了一片,根本看不到其他的景色,一路上很是枯燥。
狄仁傑喚道“船老大。”
年邁的船夫走上前,滿臉的笑意,“狄公子有何吩咐?”
“真有的鯨那樣的大魚嗎?”
船老大是個年過四十的老船夫,穿著簡陋耐磨的粗布衣衫,憨厚地笑著,“沒見過,聽說過。”
“哪裡有這種大魚?”
“可能在更遠的海,這附近是看不到的。”
聽到船老大的話語,狄仁傑氣餒道“太可惜了。”
船老大笑嗬嗬道“要是運氣好的話,或許能見到,聽說南麵的海上會有,我們是北上多半見不到了。”
狄仁傑躺在甲板上,臉上的皮膚被嗮得有些泛紅,拿起一旁的酒水灌了一口,“當真是無趣啊。”
船老大又道“這大海裡除了鯨還有很多生靈,它們有的已活了上百年,比人能夠活得更久,傳說中那些海中巨大的生物都已開智,隻是他們不願與我們人講話而已。”
說罷,他又憨憨地笑了笑,“不過這都是從小聽到大的故事,是我們海民的故事,我們從小對大海就有很深的敬畏。”
狄仁傑思索著,“在典籍中確實看過相關的記載。”
過了出海的新鮮勁之後,在海上的日子很枯燥。
李治靠著整日下棋來解悶。
夜裡,狄仁傑一直與船老大討教著航海的經驗。
“如此說來,我的西麵就是山東,我們的東麵就是百濟?”
船老大看著地圖點頭,“是這樣的,在北上我們就進入了遼東地界,可以在遼東靠岸。”
狄仁傑手拿著放大鏡,看著海圖上一個個小標注,“這圖還真是一點都沒錯。”
這是一張很大的海圖,或者說這是一張世界地圖,能夠看儘全世界的海洋。
對航海的人來說,這張海圖有巨大的吸引力。
狄仁傑又道“這張圖要是給你,你可以去更遠的地方。”
船老大歎道“狄公子說笑了,此圖雖好,但出了遠海生死難料,九死一生,這是一張讓人尋死的圖,小人不敢收。”
“為何說是九死一生?”
“對我們海民來說,我們靠海而生,大海對我們來說是福地也是險地,狄公子可以交給那些不要命的。”
似乎是遇到了風浪,海船晃了晃,狄仁傑連忙扶住了油燈。
好一會兒,這種晃動才平息。
船老大站起身,低聲道“再有三天就可以到遼東了。”
船艙內,狄仁傑倦意襲來,打算躺下休息了,看了一眼艙外,晉王殿下還拿著望遠鏡,看著漫天的星辰。
大海遼闊,星空浩瀚,在海上看星空的感覺很舒服,李治很喜歡這種感覺。
在海上又是三天後,眼前終於出現了陸地,李治問道“仁傑,那就是渝關了嗎?”
狄仁傑點頭道“但我更喜歡地圖上的稱呼,山海關。”
李治笑道“渝關此地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扼守幽州要道,用山海關的稱呼也不錯,聽起來更氣勢磅礴。”
對向駛來了船隻,船頭站著一人正在揮手呐喊。
李治拿出望遠鏡看著來人,“這人穿著郡守的官服,是何人?”
狄仁傑解釋道“如今擔任遼西郡守的人是鄭敬玄。”
船隻在海上相會,隨之兩艘海船並駕齊驅,不過對方的船隻並不是蒸汽機船,所以轉向很是麻煩。
李治與狄仁傑等人腳踩在陸地上,這才感覺踏實了不少,“辛苦你們了。”
對方臉上帶著笑意,“晉王殿下,小人告辭了。”
李治給了這個船老大不少的錢財,一來這個人是徐齊聃的人,二來他掌握著大唐最新式的海船的駕駛方式。
看著遼西郡守鄭敬玄還在折騰著海船,讓船隻停靠在岸邊。
李治對船老大道“你這般抗拒遠海也不好,唐人終究是要走出去的,就算你不想走出去,將來的孩子,你的弟子們都準備出遠海了。”
船老大行禮道“那小人就教出能夠遠行的弟子與孩子。”
李治拍了拍他的肩膀,等船老大的船隻又一次駛離了岸邊,遼西郡守鄭敬玄的船隻這才靠岸。
他人也才堪堪從船上下來,帶著一臉恭敬行禮道“下官見過晉王殿下。”
在鄭敬玄身邊還有一個人,他帶著獻媚的笑容。
李治好奇道“這人是……”
鄭敬玄連忙介紹道“他是新羅使者金春秋。”
李治稍稍一想,道“啊,想起來,你就是那個要給大唐當狗的新羅使者。”
金春秋擠眉弄眼帶著笑意,“下臣,見過晉王殿下。”
李治好奇道“你是新羅人,怎麼還在這裡?”
金春秋道“新的大唐陛下希望新羅歸入大唐,並且設立州府,便來遼西討教鄭郡守。”
李治看著這處繁忙的港口,一路走向內陸。
鄭敬玄一直介紹著這裡,“這處港口是溫大將軍建立的,並且重修了渝關城,接壤大海,掌握此地便可以扼守遼東,並出兵高句麗與新羅。”
金春秋滿臉的笑容,“往後新羅人也會成為唐人。”
他特意強調了一番自己的存在感。
鄭敬玄不悅地看了眼這個新羅使者,厭煩其人多嘴,便接著介紹這裡。
幽州與遼東自貞觀十年開始建設,期間張大安任職遼東長史費了不少的心血,花了許多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