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是個好孩子,但是太執拗,可以當一個賢王;
老十四武治不錯,領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脾氣被德妃嬌慣的太過還需要好好地教導一番
後麵出身的皇子都太過於年幼,康熙帝懶得想。
但是就這麼扒拉一番,原本能文能武的兒子們都被他找出各種各樣的缺點,康熙帝開始焦慮,竟然都比不上太子。
他內心是不想立太子的,也許太子幼時他滿腔父愛,想著讓太子接自己班;但是幾十年皇帝坐下來,君權豈能分割?
但現在後世透露出來的消息讓他坐立難安,康熙帝似乎能感覺到漢人在蠢蠢欲動
倭國、倭國一定要先下手為強。
康熙帝一生最注重名聲,雖然他打心眼裡害怕防備漢人,但實際上又要不斷地拉攏漢人的心;
因為是關外的皇帝,想成為千古一帝,想在史書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他格外在意自己的名聲,所以也格外拉攏、甚至說討好大臣。
允許國庫借錢一開始康熙帝確實是照顧臣子,京城大居不易;
但是後來漸漸地發展成腐敗之風,國庫竟然連軍費都發不出,康熙帝不是不知道,他也很著急,
要不然就不會有讓老四收繳欠款這個舉動了。
但是他好名聲,已經被仁慈和寬容的名聲架起來了,他做不到一究到底,所以之後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老四的名聲因為這件事情在文武大臣裡麵臭不可聞,康熙帝其實內心還是有些慶幸的,老四如果嚴格來說也算是皇後之子,他的出身算是除太子之外最高的。
有後世異族之禍的威脅,康熙帝還是放不下手中的權力和仁慈的名聲;
思來想去,還是沒有將老大放出去,
他怕成功收複倭國之後,老大在軍中的勢力無法遏製,這可不是一種好現象。
康熙帝為帝多年,疑心頗重,但他也知道輕重緩急,倭國雖然隔了一條海,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現在有了血海深仇,一定是要把倭國打趴下,讓他們再沒有還手之力,並且還要在大清的掌握之中。
隔海掌握這就有很大的難度,康熙帝很頭疼,他們得訓練海上作戰軍隊;
滿族兒女是馬背上的民族適應的是陸地上的作戰,海上確實是一塊短板。
再次抬起頭,康熙帝一言難儘地望著天幕,現在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會感激後世之人的牛痘之功;
但同樣也會記得是他們大清的皇帝讓倭國彈丸之地給欺壓到頭上,而且還是百年屈辱史,一想到這裡康熙帝頭都要炸了。
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安撫百姓和漢人,隻要給他們由頭,
這可是一群擅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民族,骨頭有的時候很軟,有點時候打碎了都不願意滾下。
民間反清複明的組織不計其數,漢人是不可能久居他人之下。
沐沐隨口說的天花連帶著清小說裡麵的情節透露出的巨大信息,竟然讓這個慢慢腐朽的王朝開始煥發了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