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角度來看,現在的大唐有三個人合適。
李孝恭、李靖、李績。
但軍事從來不能脫離政治而單獨存在。
李孝恭是安西大都護,對高昌國情況最了解,在西域諸國中也有威信,但這個人選,朝中眾臣提都沒提,畢竟實在是太過於敏感。
李靖就不提了,從他出道以來,沒有敗過,百戰百勝,而且打仗舉重若輕,現在就已經有人用他來和韓信並列了,李世民絕不可能再讓他出征。
李績的使用李世民是很猶豫的,李績自然不如李靖,但他這個人穩重,就算不能大勝,也絕不會大敗。
府兵製度最怕的就是全軍覆滅,一旦全軍覆滅,那就不僅僅是軍事失敗,還會帶來一係列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連鎖反應。
但李績是唯一一個年紀還算小的大兵團統帥,他想留給李承乾來用,所以並不想讓李績再立大功,以免以後李承乾不能施恩。
於是三個人就同時被排除掉了。
李世民在禦座上沉思,下麵的群臣也都在思索。
洛玄淩略思索後朗聲說道:“陛下。
高昌國沒有堅固的城池,沒有厚重的山川,沒有眾誌成城的百姓,也沒有勇武的將領以及卓絕的君主。
他敢於挑釁大唐,所依仗的無非就是距離大唐七千裡,其中有兩千裡的沙漠戈壁,認為我大唐不會討伐他。
臣以為,隻要選派一個擅長統兵行軍的大將,就能擊敗高昌國。”
古代的距離和現代有一點很不同,那就是古代人在行路的時候,沒有現代那麼多穿過山的隧道,所以普遍所需要行走的距離遠得多。
高昌距離長安的直線距離大約五千裡,但真的去走,卻要走不下七千裡,如果要率領大軍從長安出發,即便是快速行軍,也要走三個月以上,正常行軍的話,基本上在五個月左右。
洛玄淩的話屬於典型的看不起高昌國,認為高昌國和冬突厥以及西燕國不一樣,根本就不值一提,並不需要李靖這種級彆的統帥出場,大唐這麼多名將,隨便派一個都足以鎮壓高昌。
李世民一思索,還真是如此,高昌國有什麼依憑?
除了離得遠之外,沒有任何憑仗,想到這裡,李世民略一沉吟,而後颯然笑道:“青玉,你說的對,那就由你來做這個高昌道行軍大總管。”
洛玄淩先是一驚,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放自己出去領兵,而後就是一陣興奮,當即起身肅然道:“臣謹遵諭令,定攻滅高昌,報以陛下。”
殿中群臣有些沒想到這麼快就確定了高昌道的行軍大總管,而且還是雍國公。
從貞觀朝開始,雍國公就從來沒有過出戰過,現在一上來就擔任方麵軍統帥。
陛下對雍國公還真是看重啊。
尤其是周郡王去世後,陛下似乎將對周郡王的那一份偏愛也轉移到了周郡王的兒子和弟弟身上。
正如文德皇後去世後,不斷被拔擢的長孫家族一樣。
“詔令左千牛衛大將軍、雍國公玄淩,為高昌道行軍大總管,轄製五路總管,發步騎兩萬,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俱為行軍總管,發契苾、突厥諸部兵隨行。”
……
在下朝後,李世民沒有回後宮,而是直接去了靈天閣,他現在越來越覺得國師還有很重要的計劃。
“天子已經決定要征討高昌了?”
“沒錯,高昌挑釁大唐威嚴,必須給予懲戒。”
洛蘇笑問道:“攻滅高昌後,天子準備怎麼處理高昌舊地?”
洛蘇不覺得高昌能頂得住大唐的進攻,大唐或許不是戰無不勝的。
但大唐的底蘊深厚,而且戰場都在國外,不會破壞國內的生產,輸幾次也沒有問題,而大唐隻要勝一次就能打死對方。
勝率這種東西,隻要不是零,對大唐來說就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大國自然有大國的從容。
況且在李世民手底下的大唐,勝率也高的可怕,就比如高昌國這一次,李世民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動手,而是在政治手段用儘之後,才決定要發兵。
在一次次的使用政治手段的過程中,高昌國就已經在政治上處於被孤立的位置,就如同當初大唐滅亡冬突厥,不是像隋煬帝那樣,腦子一熱就往上衝,而是前後布置了三年。
先是分化突厥內部,然後是一步步聯絡薛延陀、鐵勒等冬突厥的傳統盟友和臣屬,將冬突厥孤立起來,最後等到一場天災大雪,才一鼓作氣滅亡了冬突厥。
來到靈天閣後,李世民就比較隨意,自己坐下給自己斟茶,半躺著說道:“等滅亡高昌之後,就在那裡設置伊州,直接納入朝廷的管轄,然後將安西大都護府搬遷到高昌城去,可以震懾西域。”
對李世民的安排,洛蘇不可置否,隻是淡淡說道:“看來天子你已經做好了西域全麵開戰的準備了。”
李世民聞言微微皺眉。
洛蘇早就和他說過,西域有邦周之風,滅亡高昌和將高昌除國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在邦周春秋時期,經常有國家被滅亡後,又再次被複國的事情發生。
大唐將高昌國滅掉,將悖逆大唐的高昌王殺掉,這都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高昌國徹底消失,變成大唐州縣的話,那將極大的震撼西域諸國。
要知道在趙瓔珞建立西域趙朝,成為萬王之王、皇帝的時候,在西域依舊是王侯之國遍地,為什麼西域把至高的君主稱之為萬王之王,因為在西域人的理解中,最高君主就是諸國國王的王。
天可汗,萬王之王李世民,就是西域諸國國王的王,但現在他要僅僅如此就廢黜一個王位。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要廢黜這個王國的所有貴族,這就是在挑戰整個西域的政治規則。
如果一尊王位能夠被一個人廢黜,那他們的王位豈不是都朝夕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