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宋國惹,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名翟,是宋國貴族目夷(宋襄公的庶兄)的後代,到了墨子這一代,他的家裡已經沒落了,成為平民。
墨子早年曾在儒家門下學習,但由於個人的經曆,家族的沒落,墨子年少的時候,是在社會的底層成長起來的,相對更加親近當時的農夫和工匠。
而在學習了儒家的學說之後,墨子發現儒家並不適合自己,最終舍棄了儒家學說。
墨子生活的年代,所謂的春秋時期馬上要結束了,戰國時代很快就要轟轟烈烈得開啟。
諸國之間的紛爭,各國君主因為一己之私而給天下帶來的動亂,使得墨子的思想走上了與儒家截然不同的道路。
古今的賢者,追求的目標其實大抵都是相同的,當思想的高度已經超過尋常的權利爭奪、你存我亡,那麼大家期望的便是,天下大同。
春秋戰國,幾百年動亂,多少誌士仁人,謀的就是平亂安邦,強國安民,進而天下歸心,再無大亂。
諸子百家,前赴後繼,述其學而揚其名,輔一國而傳天下。
不同於儒家,重禮而修仁,尊古而言恕。
墨子因為他個人特殊的經曆,對於周公開創的禮法並不十分在意,而是更加從底層勞動者的角度來思考治國之道。
眾所周知的,墨家學說之中最著名的便是‘兼愛’和‘非攻’。
而墨子學說在治國思想上大致可以分為‘兼愛’、‘天誌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非樂非命’、‘非攻’、‘救守’。
墨子曾在宋後昭公時期在宋國任大夫,但沒有在宋國多少時間,他也便開始周遊列國,廣收門徒,推廣他的墨家學說。
由於與儒家所提倡禮法綱常所相悖,墨家學說與儒家學說在當時的競爭是十分激烈,在戰國初期法家的力量還沒有真正展露頭角之前,墨家學說就是反對儒家學說最主要的力量,成為了當時的顯學,甚至有了非儒即墨的傳言。
而對於墨家的認識,除了墨子開創的思想學說,墨家的機關造物、科學理論也同樣在當時名噪一方。
最最著名的便是墨子與公輸般關於攻與守的較量。
而墨家學說能夠在當時盛行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的學說與他們的機關造物能夠相互配合,幫助當時的諸侯國解決了一係列的問題。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