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穆子,叔孫莊叔之子,叔孫僑如之弟,叔孫氏第五代宗主,名豹。
早年逃亡齊國,在叔孫僑如作亂失敗之後,回到魯國,任卿大夫,在位三十七年。
穆子為政,在內,居其位謀其事,知禮守己,明人善用,畏季孫,敬魯君;在外,知危而不亂,明勢而不媚,曉命而不拘,臨大國而見其賢,會諸侯而見其德,思君保國,執禮恭行。古之賢者,莫外如是也。
魯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五四四年,吳國延陵季子(季劄)出使魯國,見穆子,很高興,大約是誌同道合、聖賢合於一。
可季子卻對穆子表示,你恐怕不能善終。
季子給出的理由是,‘好善而不能擇人’、‘任其大政,不慎舉’。
喜歡善良卻不能選擇賢人,主持國政卻不能謹慎得選拔善人。
季子因何有此言?
涉及到的還是穆子早年逃亡齊國,惹出了不少情債。
當初,穆子離開叔孫氏,逃亡齊國,到達庚宗(魯邑,今山東泗水東南),碰上了一個女人,便讓她弄些東西給自己吃,然後就與這個女人私通了。
女子問穆子的來由、去處,母子如實告之,女子也隻能哭著送彆穆子。
等到穆子到了齊國,就在齊國國氏那裡娶妻,生下了孟丙、仲壬。
有一天晚上,穆子做夢,夢見天塌了下來,自己快要頂不住了,回頭看見一個人,皮膚黝黑、駝背、眼睛深陷、豬嘴巴,便讓他來幫自己,說,牛,來幫我。這才頂住了天。
早上醒來,召見手下的人,卻沒有像夢中那人一樣。隻能表示,把他記下來。
叔孫僑如在魯國敗亡之後,逃亡到齊國,穆子給他送食物。
宣伯對他說,魯國因為他們先人的關係,一定會保留叔孫氏,要是召你回去繼承,你怎麼樣?
穆子表示,我早就願意了。
魯國果然召穆子回去,但穆子沒有告訴宣伯,便回去了。
不告訴宣伯,倒是情有可原,可是穆子回魯國,沒有帶上自己的妻子,也沒有帶上兩個兒子。
穆子或有其因,然情理有違,此後患也。
等到穆子成為了魯國卿大夫之後,庚宗的女人向他獻上了野雞。
穆子便詢問她的姓氏,對曰,我的兒子長大了,已經能夠捧著野雞跟在我身後了。
將孩子召進來一看,竟然就是穆子夢中見到的那個人,也不問名字,開口喊,牛。孩子回答,唯。
穆子召集手下人來見這個孩子,讓他做了叔孫氏的豎(小臣),故得名,豎牛。
豎牛很受穆子的寵信,得到他大了之後,便讓他掌管家政,亦後患也。
穆子在齊國的時候與公孫命很要好,穆子回到魯國之後,也沒有去接自己的妻子國薑,公孫明便娶了他。
穆子因此十分生氣,得到兩個兒子長大之後,才將他們接回了魯國。
孟丙、仲壬是穆子的嫡子,豎牛隻是一個庶子,如今穆子遠嫡子,親庶子,不要說是禮法森嚴的時代,就算是當下,幾個孩子親疏差彆太大,也會有無數的麻煩。
魯昭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穆子在丘蕕打獵,生了病。
穆子春秋鼎盛之時,禍患還看不出來,可如今行將朽木,叔孫氏的禍亂就來了。
豎牛身為庶子,是沒有機會繼承叔孫氏的,便想要擾亂叔孫氏,趁機瓜分叔孫氏。
他想要與孟丙盟誓,但是孟丙沒有同意。
穆子給孟丙鑄造了一口鐘,表示,你還沒有交接,宴請大夫,來舉行鐘的落成之禮。
孟丙把禮具都準備好了,讓豎牛請穆子定下日期。
豎牛入內,卻沒有說起這件事,等到出來,假借穆子的名義說定了日期。
等到了日子,賓客都到齊了,穆子聽到了鐘聲,豎牛便說,孟丙那裡有北邊女人(國薑)派來的客人。
穆子很生氣,準備前去,豎牛阻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