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二十五歲登基,在位60年,他自幼聰慧,深得祖父康熙喜愛。康熙曾將弘曆接入宮中親自教養,這段經曆對弘曆的成長影響深遠。他還跟隨多位名師學習騎射等武藝。對乾隆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軾,他曆經康、雍、乾三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臣。
在康熙時期,朱軾就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剛正不阿的品質嶄露頭角。他為官清廉,心係百姓,康熙對朱軾頗為讚賞,認為他是一位有能力、有擔當的官員。
康熙時期,浙江發生災情,雍正被派到浙江和朱軾一起賑災。在此過程中,雍正看到朱軾親自帶人去前線救災,對他產生了好感,認為他是能為朝廷儘職、為百姓考慮的好官。
後來雍正回到京城後,極力向康熙舉薦朱軾,康熙擢升朱軾為左都禦史,後又授文華殿大學士。雍正繼位後,對朱軾恩寵備至,鑒於朱軾的學識和品德,便任命他為弘曆的老師。
朱軾擔任弘曆老師,當時弘曆十二歲,從雍正時期一直到乾隆弘曆登基。
朱軾對弘曆要求十分嚴格,為弘曆日後成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礎。在懋勤殿,莊重的拜師禮舉行,從此,朱軾便肩負起了培養未來君主的重任。
每天乾隆都要早起讀書,早晨3點就得起床,5點鐘準備好開始誦讀。讀《大學》要讀十遍,錯一個字就加十遍,通過大量的誦讀和嚴格的糾錯,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方式,從經史子集到治國理政之術,無一不悉心傳授。
在討論治國之道時,朱軾更是引經據典,結合曆朝曆代的興衰成敗,深入淺出地為乾隆剖析其中的道理。他期望乾隆能成為堯舜般的賢君,深知若不教好,乾隆可能會成為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到12歲時,乾隆四書五經已能倒背如流。
朱軾從基礎的字、詞、句開始,嚴格要求乾隆對經典的理解和掌握。對於經史子集等重要典籍,不僅要求乾隆熟讀背誦,還要求他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
朱軾組織課堂討論,培養乾隆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幫助乾隆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朱軾自身清正廉潔、勤勉敬業,他以自己的行為為乾隆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遵守宮廷禮儀和道德規範。培養皇帝君子風範和帝王氣質。
課餘時間,朱軾會帶著乾隆微服私訪,讓他親身感受民間的冷暖。通過與百姓的接觸,乾隆能夠了解到人民的需求和社會的實際情況,這有助於他日後製定出更加符合國情的政策。
朱軾還會帶領乾隆進行實地考察,如考察水利工程、農田建設等。讓乾隆親身體驗治理國家的實際工作,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的治理能力和實踐經驗。
乾隆登基後,朱軾被乾隆任命為會試正考官及《世宗實錄》總裁。在高安當地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朱軾用“四盤二碗”的筵席宴請皇帝,菜譜是臘肉、肉皮、粉絲、閩筍四盤,豬腳或凍魚、肉圓子或薯粉圓子為二碗。這種筵席後來在高安流傳下來,被人們稱為“朱公席”。這也體現了乾隆對老師的感激和尊重。
乾隆元年(1736年),朱軾去世,享年72歲,諡號文端。乾隆罷朝一天,以示對這位三朝元老的尊崇。次年,朱軾歸葬故裡,乾隆禦賜他“帝師元老”的稱號。
雍正選派富察·福敏作為弘曆的侍讀老師。當時弘曆九歲,而福敏曾在翰林院六年教習的兩次考試中均不合格,還因“滿漢文俱不精通”被革退庶吉士,在雍正培養下一代、為自己爭奪皇位增加優勢方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其中或許有胤禛出於政治目的的考量,想為自己奪嫡之爭增添取勝砝碼。在福敏的教導下,不到一年後的康熙六十年,弘曆被帶到康熙皇帝麵前,深得康熙喜愛,這背後或許有福敏周詳的安排和細致的教育。
雍正命浙江巡撫富察·福敏帶兵抄了年羹堯的家。在抄家過程中,福敏發現了一本名為《西征隨筆》的書籍,其中有“皇帝分毫不值錢”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他立即將書籍上交給了雍正皇帝。此事也體現出福敏對朝廷的忠誠以及在處理這類事務時的謹慎。
福敏成為乾隆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福敏注重培養乾隆的品德修養和思維能力。一起探討詩詞歌賦,激發乾隆的文學創作熱情。到了乾隆七年,乾隆對福敏的敬重之情溢於言表,為福敏祝福,並讚譽他“前世文昌蘇,金朝王者師”。
乾隆對自己的授業恩師福敏非常尊崇。乾隆三年,命其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次年又加太子太保銜,乾隆十年,加封太子太傅銜。福敏生病時,乾隆親自去探視。
富察·福敏(16731756年),因病去世,享年84歲。福敏去世後,乾隆親自祭奠,厚賜祭葬,諡號文端,追贈太師,入祀賢良祠。
梁詩正,是雍正時期的探花郎,以其超凡脫俗的書法和深厚的文學造詣著。在乾隆時期,他擔任《三希堂法帖》總編,長期為大清朝修撰官書。以其文學和藝術方麵的才能影響著乾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梁詩正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董其昌等,晚年師顏真卿、米芾。他的書法以行、楷見長,其行書被讚譽為“清朝最美行書”之一。他的書法對乾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啟功先生也對他的書法讚賞有加。
梁詩正不僅傳授書法藝術的精髓,還通過修撰官書的過程,讓乾隆了解到曆史的興衰和文化的傳承。乾隆在梁詩正的影響下,度過了艱苦而充實的學習時光。這段經曆不僅為他日後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了清朝曆史上一段佳話。
乾隆二十八年,梁詩正被授予東閣大學士,不久後病逝,諡“文莊”。梁詩正從雍正十二年(1734年),當時梁詩正擔任尚書房師傅,教授皇子,而乾隆是皇子之一。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梁詩正去世,他們的師生關係持續了約30年。
雍正即位後,徐元夢任《明史》總裁,同時命他教授皇子讀書,此時徐元夢的學生就有皇四子弘曆(乾隆)。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乾隆即位後,已經81歲高齡的徐元夢,再次奉命“課皇子讀書”。
徐元夢是滿洲正白旗人,19歲中進士,他滿漢文皆精通,特彆擅長滿漢文互譯,康熙就曾說過在內廷行走之徐元夢,現今學翻譯者無能過之。
雍正四年,徐元夢因翻譯失誤被革職,後因朝中翻譯工作離不開他又官複原職,乾隆即位後也將很多重要翻譯工作交給他,甚至雍正駕崩的祭文也讓他翻譯。
他曆經三朝皆為皇子老師,有兩位皇帝學生(雍正與乾隆),擔任皇子老師的經曆將近半個世紀,在整個清朝都極為罕見。
徐元夢於乾隆六年(1741年)患病,乾隆命皇長子永璜前去探望,徐元夢伏枕流涕說“臣受恩重,心所欲言,口不能儘!”之後徐元夢呼曾孫取《論語》檢視良久,於次日去世。他享年87歲。
乾隆對他的評價“曆事三朝,出入禁近,小心謹慎,數十年如一日,壽逾大耋,洵屬完人。”乾隆帝追贈其為太傅,準入賢良祠。
蔡世遠,福建漳浦人,生於1682年,宋代理學家蔡元鼎後裔。雍正元年(1723年)成為皇子老師,彼時乾隆約十二三歲。
蔡世遠學識淵博,精研程朱理學等學說。以深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教導皇子們。
他悉心傳授儒家經典和曆史文化知識,為乾隆奠定堅實學術基礎。注重品德教育,以仁愛孝悌、忠誠正直等品德規範影響乾隆,塑造其良好人格。他文學才華出眾,與乾隆詩文唱和,提升乾隆文化修養和審美水平,其“敦本立誠”“循序體察”的理念也深刻影響乾隆的治國理政風格
他著有清高宗作序的《二希堂文集》15卷、《鼇峰學約》《朱子家禮輯要》各一卷、《性理精要》《曆代名臣言行錄》及考定的《古文雅正》《漢魏六朝四唐詩》等。
1733年蔡世遠去世,享年51歲。一生清廉,去世時幾無餘財。乾隆登基後,敬重恩師,將小書房命名為“三希堂”。蔡世遠對乾隆成長和治國影響深遠。
喜歡曆史追光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追光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