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叔玉,你休要胡攪蠻纏,現在說你笏板之事,關吏部何事?”長孫無忌憤怒的質問。
魏叔玉直起身“封官不是吏部的事情嗎?他們隻給了我文書、官服,沒給我配備笏板啊。”
“……”
群臣無語。
就這麼點破事,你就彈劾人家。
“混賬!”
長孫無忌都快被氣瘋了“你到底懂不懂官場規矩,象牙笏板吏部自然會準備好,可你一個八品小官,隻能使用竹笏,竹笏是什麼知道嗎?就是竹子。”
“自己劈個竹子,自己做不就行了嗎?”
魏叔玉恍然大悟。
“你是說,竹笏都是自己搞的啊。”魏叔玉問道。
“陛下,魏叔玉君前失態……”
不理會魏叔玉,長孫無忌對著李世民躬身。
“長孫司空且慢。”
魏叔玉笑著製止道“你說我手持我爹的笏板不對,那不知這屬於什麼罪行呢?”
“君前失儀,屬不敬!”長孫無忌想也不想的回道。
“哦,是嗎?”
魏叔玉笑著道“這也是太上皇當初定下的?”
“這……”
長孫無忌麻瓜。
當初李淵隻說了五品以上持象笏,倒也沒說什麼罪名。
象笏隻是記錄東西用的辦公用品,誰吃飽了撐的造這玩意破壞規矩。
官階到了,吏部自然會有安排。
“既然太上皇沒說什麼罪名,又何來失儀一說?”
魏叔玉眯起眼“亦或者,咱們把太上皇請來,看看他到底怎麼定罪?”
長孫無忌再次語塞。
現在整個朝堂誰不知道你跟太上皇穿一條褲子的。
璽印那批發的那叫一個流暢。
群臣見狀不由搖頭。
得,長孫無忌又敗了。
這也是個鐵頭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就沒見他贏過一次老魏家。
“行了。”
李世民終於出聲製止“不過一點小事就彆揪著不放了,叔玉第一次上朝,可以理解。”
然後李世民又看向魏叔玉“念你此次初犯,朕既往不咎,以後就彆犯這種小錯誤了。”
“諾。”
“謝陛下。”
兩人齊齊躬身。
“時間不早了,叔玉,有奏就趕緊稟奏吧。”李世民又說道。
魏叔玉的麵色終於凝重了起來,他緩緩躬身,將笏板置於麵前,擋住自己的臉,眼望笏板,開始閱讀……(擋住臉,以示對天子的敬意,順便看小抄)
“陛下,臣以為當今天下雖有盛世之象,卻仍拮據,百姓雖不至於餓死,卻依然清貧,朝廷沿襲上古之治,做到了一切,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疾苦之問。”
“臣以為,若說盛世,倒不如說是假盛!”
“就好比這次天災,僅兩地,就耗光了大量國庫積蓄,若是再來一場、兩場呢?”
“朝廷還能撥的出賑災物資否?”
“若是此時外邦又對大唐發起進攻呢?”
“朝廷又是否還拿的出糧餉?”
“臣以為,大唐雖強,卻隻是表麵,實際經受不住多重打擊……”
隨著魏叔玉的話音落下,不少臣子亦覺得有理。
不說其他,光這兩次的天災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有臣子萬眾一心才堪堪度過去,屬實不易。
若是魏叔玉能在不影響他們利益的情況下,想出一個辦法,他們自然會全力支持。
“哦?”
李世民配合的點點頭“依愛卿之言,大唐應該做出何等改變?”
魏叔玉深吸一口氣,眼神逐漸堅定,他對著李世民鄭重的施禮。
平穩而豪邁的聲音一字一字說出,猶如一顆顆炸彈在太極殿炸響,驚的百官齊齊變色……
“民富國強,民殷國富。”
“臣懇請陛下重商,提高商人的地位,並實行商稅之策,以增國庫收入!”
(唐朝無商稅,僅有關市稅。關過關卡的時候需要交錢。市在互市做買賣的時候需要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