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霍雲訣被禁足以來,朝堂之上便風波不斷,諸多官員紛紛上書,指責他濫用職權,心懷叵測,懇請曜帝將他貶謫至封地。
不料,曜帝卻對這些彈劾視而不見,竟將那些奏折悉數壓下。
而關於寧子青的流言蜚語在坊間亦是沸沸揚揚,未曾平息。
有人稱,自她成為公主後,仗著謙王的庇護,愈發張狂,不僅逼死了繼母,囚禁了親妹,還學會了謙王那下毒的本事,將齊國公府的小女兒折磨致殘,真是個心狠手辣的惡毒女人。
更有甚者,傳出霍雲訣此次受到曜帝責罰,是因傾慕寧子青已久,二人有了私情,致使霍雲訣色迷心竅,犯下大錯。
曜帝為了掩蓋這樁醜聞,才急匆匆地下了旨意,讓蘇衍七即刻迎娶寧子青。
此言一出,滿京都嘩然,無不同情蘇衍七被手足兄弟挖了牆角。如今還要被迫娶這婚配不佳的寧子青。
當然,也有人站出來為寧子青抱不平的,稱讚她心地善良,猶如菩薩在世。
當初發大水,是她帶頭率領京都的商賈們捐資捐物,救濟災民,無私提供自己的莊子供他們居住,還免費教授繡藝,讓那些生計困難的女子也能自給自足,貼補家用。
現在,她更是在繡禾坊悉心培養繡娘,學習雙麵繡,好與西洲大國交換良馬,為國家培育出作戰能力強大的戰馬,增強軍力。
那些維護寧子青的人實在不解,她如此為女子們著想,為她們爭取大好前程,為何會遭到以嘉柔縣主為主的官家小姐們的排擠、詆毀和惡意中傷。
京都城內,一時間眾說紛紜,真假難辯。
起初,這些閒言碎語傳入寧侯府與傅府,兩家自是氣憤難平。
寧子駿卻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貓膩,遂命阿虎前去細查了一番,結果發現這些流言竟是從幾家高門大戶的後宅散播出來的。
寧子駿很快明白過來,斷定這幾家必定是受了齊國公夫人的指使,故意散布不實謠言。
他怒火中燒,恨不得立刻去當麵質問那些搬弄是非的夫人。
心思細膩的林晚喬及時勸阻了他,提醒他不要在寧子青大婚的節骨眼上與這些權貴夫人們發生衝突,以免影響寧子青的婚禮。
但寧子駿實在難以忍受這口惡氣,暗中派人教訓了那幾家的官員和公子哥一頓,還順勢揭露了他們府上的一些私密之事,攪得這幾家高官府邸內,這幾日雞犬不寧,人心惶惶。
寧子駿更不允許寧侯爺給那幾家官員發喜帖,他鄙夷地唾罵道:“這些陽奉陰違,卑鄙齷齪的無恥小人,不配來我們寧侯府喝喜酒!”
寧侯爺不太讚同:“他們畢竟與我們同朝為官,抬頭不見低頭見。這般排斥他們,少不得又要鬨出些不好聽的閒話來。傳出去,對你妹妹和七郎君的名聲也不好。”
寧子駿態度堅決,依舊堅持自己的立場,在前廳裡與寧侯爺爭論不休,吵鬨聲引來了傅老爺子一家。沒想到他們都站在了寧子駿這一邊,寧侯爺孤立無援,隻好作罷。
事後,傅老爺子滿口誇讚寧子駿做得對。
“你妹妹大婚本就辦得倉促,還請那些惺惺作態的人來添堵作甚。他們想看滿滿的笑話,我們就該早些與他們擺明態度,劃清界限。”
寧子駿附和道:“外祖父說的對,這件事沒完,等青青大婚之後,我定要向陛下好好參他們一本,治他們個以下犯上、不敬阿照公主之罪。”
早膳後不久,蘇衍七來接寧子青一同前往城西一處僻靜的宅子試喜服。
寧子青十分好奇,蘇衍七為什麼會找一個住在這麼偏遠地方的繡娘做喜服。
蘇衍七解釋道:“這位繡娘,曾是前朝宮裡出來的宮女。當年戰亂,她逃出宮回到家鄉,卻發現家人都已不幸離世。”
“後來她遇人不淑,嫁了個賭徒,不僅被騙光了錢財,還差點被他夫君賣入青樓。幸好我母親恰巧遇見,出手相助,給了她夫君一筆錢,讓他們成功和離,並將繡娘帶回了蘇府。”
“我父親見那繡娘繡活絕佳,本想讓她去蘇氏商行的成衣鋪裡做事,但她害怕暴露自己曾是尚服局宮人的身份,隻願留在我母親身邊伺候。”
“我母親同情她身世可憐,不想浪費了她一手精湛的繡工,每當換季要做新衣裳時,就會邀請與她交好的夫人們來蘇府,讓繡娘包攬了她們所有的繡活。”
“久而久之,繡娘的名氣就在內眷們之間傳開了。到現在,她也隻接以前熟客的生意。”
寧子青疑惑不解:“那繡娘為什麼離開了蘇府,獨自住到這裡來呢?”
蘇衍七微微斂眸,語氣帶著些許傷感:“我母親離世後,繡娘傷心欲絕,不願再留在蘇府睹物思人,於是求了我父親讓她離府另住。”
寧子青聽他提起蘇母的往事,情緒顯得有些低落,許是勾起了他不好的回憶,忙岔開了話題:“說起來,我阿娘與你母親也是在寶相寺燒香拜佛的路上相識的。她們倆一見如故,在京都舉目無親,因此結交成了閨中密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