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麟在江南順利的將宋徽宗送回了東京汴梁,種師道也接到了欽宗皇帝的聖旨。不過朝廷在聖旨中還是顯示了最後的“豪橫”!
宋朝廷並沒有封種師道為華夏王,而是加封他為“秦王”,並讓他出兵收複幽雲十六州。按理說在宋代一字王,比二字王要高貴一些,但是這個“秦王”卻另有含義,一個是西北原屬於秦地,借地封王那是理所應當的。另外一個“秦王”音同“勤王”暗含著告訴告訴種師道要勤王之事,做大宋的臣屬。
原本種師道上報朝廷,希望得到都督西北諸事的權利,但是聖旨一句話都沒說,不但沒提這件事,還加封魯達為西軍經略使統轄西北駐軍。原來西軍將領都是五品以下的武官,隻是在朝堂的樞密院有備案而已,這些武官的餉銀都是西軍自籌的,隻有魯達原本就是歸德中郎將,從四品的武將,是朝廷直接發餉的。這次提升魯達官職也是為給種師道的集團添加麻煩。
另外還強行封高寵為隴西節度使等於是襲承了其叔叔高懷遠的職位,隻不過高寵在西軍中地位不高,而且不但沒有什麼戰功,還在伊州的時候被回鶻兵打的大敗。高懷遠用自己命保護了高寵不守處罰(詳見三四八血色夕陽)。此刻朝廷封賞高寵,也是為了引起西軍不滿。高寵的隴西節度使是真正的管民管軍一方大員,職位比魯達的西軍經略使的地位還要高。
種師道看著這個聖旨都氣樂了,歎了口氣道“聖旨就是聖旨,朝廷還是朝廷。”
作為欽差的張擇端道“恭喜秦王殿下,這次加封殿下為親王(一字王相當於親王),又讓殿下收複幽雲十六州,這回殿下可以出師有名,大展宏圖了。”
種師道說道“華夏王也好秦王也罷,無非是一個稱號而已。這幽雲十六州是要收複的,可卻不是現在出兵。”
張擇端道“這是為何?”
種師道說道“趙官人在派你來西北的同時,又重新啟用了那個劉豫。劉豫作為使者出使了金國。你知道給金國的國書是怎麼說的。”
張擇端道“這個我卻不知。”
種師道說道“國書上說‘許西北之財富,請金軍出聖兵’!汴梁的官人要請金人入寇我西北諸行省,又讓我收複幽雲十六州,好算計啊。”
張擇端道“哪有此事!秦王殿下,莫要信了金人的反間之計。”
金人的偽王斡魯補(完顏宗望)這次受了金國偽帝吳乞買的冊封,封為了都元帥,在幽州開衙建府了,儼然成了金國第一權臣了。相反宗翰大軍雖然掃蕩了河東,卻也是損兵折將,雪裡華東戰死(其實宗翰也已經死了,隻是被宗弼瞞住沒有發布眾人不知)。
實際上劉豫出使金國並沒有到達金國首都會寧府,而隻是將國書交給了完顏宗望,宗望隨即把這個國書作為告示公示金國百姓,通過宋朝國書的用詞卑微,彰顯金國的強盛。因此這劉豫出使金國請金兵出兵攻打西北的事情。竟然被辦成乞丐的洪七談聽到,洪七又跟從黃龍府遷往雲州的錦衣衛巧遇,這消息最終傳到了種師道的耳朵裡。
種師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華夏軍諸將,華夏軍諸將當然是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出兵潼關,直取東京不汴梁。不過此時吳麟、韓世忠在江南行事順利,而且現在的種師道雖然不缺錢,但是缺糧,根本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種師道還知道金軍今年也就是華夏三年(靖康元年)秋後還會南下,曆史上這次南下是真的滅了北宋。如今穿越之後很多曆史事件改變了不少,但是總體上沒有改變中原的曆史進程(曆史上的種師中、種師道都是這個時候死的),所以現如今種師道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強大自己,聚集糧草,到時候能夠與金人一戰。
為此種師道召開了多次軍機處的會議,最終種師道作出了決定廣積糧,勤練兵、緩出關的決策,其中廣積糧是最重要。如今百萬河東難民進入到了西北,對於糧食的需求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張擇端一拿到聖旨在東京就跟醉仙居李掌櫃聯係了,這聖旨的內容早就通過錦衣衛傳到了種師道麵前。種師道得知聖旨內容之後,立刻進行了西北的改製,將原來的攏右地區以西寧州為核心,成立了西寧行省。以京兆府為核心,將秦鳳路和永興軍路合並為陝西行省、白達番地區以包頭為核心改為北寧行省,這樣種師道的華夏國包括了顧寧、昌寧、夏寧、西寧、北寧、陝西六個行省,每個行省都設置管理民事布政史司、管理軍事的提督衙門和管理刑名的按察使司。整個華夏國東西長8000裡,南北長5000裡,地域遠遠大於大宋,但是人口卻是不多,比如西寧行省、北寧行省都不足百萬人口。種師道已經開始計劃將河東難民向地廣人稀的地區移民了。不過這些地區多是蠻荒之地,雖然許給了他們土地,但是移民並不順利。
為了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作為丞相的張叔夜一天到晚忙的不可開交。不過現在他也輕鬆了一些,王彥和宗澤將在伏牛山的李良嗣換回來了。李良嗣雖然說是海商出身,可是畢竟當過龍圖閣大學士,而且是一名不錯的外交家,雖然海上之盟某種意義是大宋滅亡的導火索,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大宋滅亡在於昏君佞臣當道,國家富而不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良嗣回到延安府後,種師道封他為禮部尚書,直接管理各種禮儀之事。這次華夏國的第二次科舉考試,就全權交給了李良嗣負責。種師道本想將考試放在京兆府,但是京兆府畢竟不是他統治地區的地裡中心,而且宋朝廷封他為秦王,他並不想用這個稱號,所以還是以華夏國的名義舉辦科舉考試,因此考場還是設在了中興府。此時的李良嗣已經和大儒李侗趕往了中興府準備考試的事宜了。
種師道將自己這些日子的安排跟張擇端一講,張擇端驚訝不已,他沒想到宋朝廷如此的昏聵,華夏國如此的蒸蒸日上。現在他也相信未來中原一定屬於華夏國了。
種師道說道“如今華夏國什麼都不缺,就缺糧食和人才,糧食可以慢慢來,難民災難也有白薯能填飽肚子,到了今年秋後就會緩解。但是人才缺少,現在華夏國地域廣大,到處缺少官員管理。張大人與其做一個閒散的翰林,不如到我這裡大展宏圖。”
張擇端如今真的有些動心了,他心中反複思忖但是最終還是無法下定決心,他看到了華夏國的欣欣向榮,也看到了大宋國的暮氣沉沉,但是大宋國畢竟是正統,這華夏國真的能代表華夏嗎?
張擇端此刻給種師道跪下來了,種師道見狀大喜,以為張擇端也要投靠自己呢,畢竟如今他是太缺少文官了。
沒想到張擇端道“秦王殿下,臣雖然有心報效,但怎奈祠堂祖墳都在中原,若久滯不回,恐怕朝廷懲戒族人。如王爺提舉神兵,飲馬汴河,臣願意簞壺提漿以迎天軍。”
種師道聽了心中大為失望,他招募張擇端數次,這一次是張擇端最接近報效的表態。張擇端的意思就是如果您能打到汴梁我就報效,否則我隻是願做你的“外圍”。
種師道暗中歎氣看來收服人心還是太難。不過張擇端的表態總比前幾天吳麟發來的消息提到的童貫的表態強,童貫是寧可去死也不做貳臣。看收服天下人心是重中之重,這科舉製度要堅持的搞下去,這《中華文明集注》作為啟蒙教材還要大力推廣。
張擇端見種師道不說話,以為種師道生氣了,他輕聲道“秦王殿下,臣(其實他稱下官就可以了)也是不得已啊。”
種師道笑道“張大人起來,咱們就說話算數。不過你要是回到中原,也可為我們推舉英才道華夏為官。”
張擇端道“王爺放心,下官曉得。”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道“若要推薦,現在到有一人,推薦給王爺。”
種師道來了興趣,道“此為何人?”
張擇端道“我的同年進士,名喚張甲。原本是亳州知縣,金人南下他無奈棄城南下,現在江南閒居。前幾日我接到他的書信,希望讓我在朝堂內謀劃一番,能夠官複原職。此人雖然怕死,但是行事乾練,亳州治理的也是不錯。”
種師道對於這種棄城逃走的官員十分鄙視,但是如果這個張甲能來,也是千斤買馬骨,若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西北也是好事。至於官員的道德品質,種師道準備建立監查禦史製度,就是要用製度保證官員的正直,隻是這監察禦史的人選還沒定下來。
種師道對張擇端道“好吧,你就讓他來延安府吧,我定然量才使用。”
張擇端大喜,道“王爺放心,我這就給張甲寫信。”
張擇端又在延安府盤桓了幾日,離開了延安府。種師道本想休息幾日,沒想到王定六發過來的消息讓種師道又一次緊張起來。
喜歡穿越之玩轉大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之玩轉大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