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這諸般變化的先後順序,從那一炷香點燃,再到觸動玉爐之中的塵埃山丘,再到嫋娜的煙氣撲麵而來,再到觸動楚維陽的道與法,再到煙塵化作五色煙霞。
但是當楚維陽以鼻息沉沉地吸氣的時候,楚維陽隻覺得吞沒的不再是一口煙塵氣,而是甚麼直證五行之道的無上寶藥。
這是第一次,不等那寶藥自中脈而下,被“押送”入胃囊丹鼎之中,隻是剛剛過十二重樓入得內周天之後,那一縷五色煙霞便陡然間從楚維陽的周天經絡內融化開來。
幾乎不受控製的,登時間,便有一股極輕靈,但是又完全不容抗拒的力量,牽引著楚維陽的身形,直直地進入了身融五行的狀態之中。
緊接著,才是某種道與法的交織與共鳴在楚維陽的道軀內傳出。
那一口煙霞寶藥在交織與共鳴之中,一麵貫穿了楚維陽自身的五行之道法根基,一麵借助著身融五行,複又貫穿於五炁洪流之中。
這是楚維陽早已經抵至了內外通感的一步而已。
饒是楚維陽未曾有過內外通感的進益,於此時,也定然會被這一口寶藥牽引著,無聲息間自然而然的洞入內外通感的地步。
因而,緊接著便是五炁洪流那沛然而精純的元氣朝著楚維陽的道軀的四肢百骸周天經絡之中灌湧而去。
霎時間,胃囊丹鼎之中的五色靈光被那一口煙霞氣所激發,《道衡圖》顯照明光,上接《道周圖》,下映《道童圖》。
這是十分罕見的狀態,誠然,身融五行和內外通感,這些儘都是楚維陽自己便可以做到的事情,不過饒是如今的楚維陽,也無法做到如這一縷煙霞氣的牽引一樣的輕而易舉。
而且那映照在外的五炁洪流很是特殊,那並非是楚維陽身處的環境所應該具備的玄景與造化,楚維陽斷定,這五炁洪流本身,應該也是那五色玉爐“機緣造化”的一部分。
而也正是這一部分,在極短暫的時間內,教楚維陽從內外通感的狀態之中,不斷瘋狂的吞納著五行元氣。
這樣直接造就的結果,便是楚維陽倏忽間修為氣機便有了明晰的增長。
愈是道與法抵至較為高卓的層麵,楚維陽便愈是難以再有類似的修為上的明晰進益。
隻這一口煙霞氣,便足足為楚維陽省卻了數日的苦修。
而且,五行宗古寶的曼妙之處遠非於此!
事實上,這也是楚維陽將心神從修為增長的快意之中逐漸掙脫出來後,才又有的後知後覺般的感觸與體悟。
那變化源自於最初的一步,最初時以那一口煙霞的玄妙之力牽引著自身融入五行的過程。
身融五行,便是五行遁法的施展而已。
楚維陽自覺得自己早已經掌握著五行遁法,於此道渾無甚麼值得關注與在意的事情了。
但是很快,楚維陽便意識到了自己的謬誤。
這一縷煙霞之力牽引著自己身融五行的過程,實則與自身施展五行遁法時有所不同。
後知後覺裡相互映照之間,框架、脈絡、枝乾的層麵,儘都完全相同,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五行生息間的細節。
而教楚維陽都不得不承認的是,那煙霞之力中所展露出來的顯得更為質樸與古拙的五色遁光,更為自然而然,更為渾然一體。
楚維陽隻是稍稍加以體悟,稍稍加以調整與修改,便頓覺其中的妙處。
那是真正毫厘間的進益,纖毫中的蛻變與升華。
是道與法中,所謂一絲一縷,便是雲泥之彆的那部分差距!
而直至此刻,楚維陽方才明白,這實則才是這件古寶真正的價值所在!
法力的打熬甚麼時候都可以繼續,但是五行遁法的原旨傳承,細微處的精益求精,才是真正的關隘。
而借助著這一部分的進益,楚維陽大抵上也猜度出了這些細枝末節之間變化的因由與緣故。
若是論及五行遁法的兼具運用,自然是古寶之中所傳承與映照而來的最為曼妙,這基本上算是古五行宗的道法原本神韻傳授,是不落文字的真髓經篇,是古五行宗的曆代先賢合力,將之推演至完美與圓融的遁法傳承!
但若是將五行遁法拆分開來,以單一之行來看待,則是現今五行宗諸修所傳承與修持的法門更具優勢,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朝法統旁落,五行難以俱全,使得五行宗的修士們不得不往單一遁法上用功鑽研。
五行遁法從來都不是一個一分而為五,五合而為一的簡單算法。
楚維陽昔日裡以現今流傳的五行遁法合一而求古法,雖然亦中,但略有細微瑕疵存在,直至今日,借助著古寶,才又為楚維陽指明了這道與法原本的方向。
而也正此時,那一縷煙霞之力散儘,楚維陽從那種被動洞入的玄妙狀態之中掙脫出來。
自始至終,也不過是一呼一吸之間的事情。
再看去時,手中的玉爐裡,那一炷香早已經燃儘,而待得楚維陽再往內裡觀瞧去時,那一抔塵埃山丘上,甚至無有一顆一粒的“塵埃”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