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若果說,師雨亭是因為對於己身前路的探索,對於那最後半步的躍出,始終覺得霧裡看花而有所求而不得的話。
那麼對於楚維陽而言,在這一過程之中,則有著更多的收獲,似是儘在手邊,卻複又教道人觸之不及。
便像是師雨亭己身感慨與喟歎的那樣,兩人之間的修持與煉法,楚維陽的形神本源所能夠交織與共鳴的,僅隻是百花樓須彌一脈的道法。
對於他的內景九天之中,那萬象天人所不斷參道悟法的浩如煙海的古書典籍而言,這樣的觸動還不足夠教楚維陽煥發出更多的靈感,有著更多的通悟。
同時一脈的書經傳續,須彌一脈僅隻是百花斑斕的一部分。
而且,楚維陽也能夠意識到,正是因為這樣的交織與共鳴的不足,在沒有著更為足夠的先賢書經作為資糧與薪柴的情況下,師雨亭的求索僅隻有著朦朧的意象而難洞見真髓。
但那朦朧的意象本身,已經在觸動著楚維陽,教楚維陽隱約像是抓住了關乎於歲月和須彌之間的觸碰與磋磨之中,更為深邃的變化。
隻是師雨亭無所得的情況下,注定,楚維陽也難借由著參合三元,將這樣的“道果”摘取,以收獲因師雨亭的成就而觸類旁通的感觸。
而且,在那種僅隻是朦朧的意象對於楚維陽的心神與靈感念頭的觸動之中,道人都隱約能夠有所意識到,歲月與須彌所碰撞與交織的真髓之中,將會帶給楚維陽以道與法之中曾洞見過的變化。
那是楚維陽從未曾駐足過的領域。
而今,卻已經教楚維陽洞見了那冰山一角。
也正是因此,楚維陽愈發的想要洞見那一領域的全貌。
這便是參合三元,所謂陰陽輪轉之大道的玄妙所在,在形神的共鳴之中,楚維陽和師雨亭的求索在趨同。
但實則困頓的瓶頸也在於此,楚維陽一人的才情高卓與否,單一的底蘊之渾厚,無法在這樣的同參陰陽、合煉三元之中,起到完完全全一錘定音的作用。
哪怕楚維陽和師雨亭為此都已經想儘了辦法,他們甚至在參合三元的過程之中,不止一次的或是翻閱著百花樓一脈的古之書經,嘗試著古之先賢所在書經之中傳續下來的,兩人尚還未曾嘗試與探索過的那些繁浩的參合三元之秘傳法門。
但很可惜,百花樓曆代先賢遺留秘典坑後人,後人被坑之後,繼續留駐書經手劄複坑後人的傳統,在這些古之書經上麵得到了切實的體現。
大部分的參合三元之秘傳法門,不僅僅隻是在觀照描述的時候足夠教師雨亭這等“曆任戰陣”的看得麵紅耳赤。
而且,如是綺麗旖旎的七情驟然在心神之中生發,更是在不斷的隨著師雨亭的形神本源,不斷地衝刷著楚維陽那平和而且清澈的道心。
而除卻這些不值得一提的經曆之外,當然,在這些先賢留駐下來的“坑”之外,也誠然有著真正概念上古之妙法的傳續,但是對於楚維陽而言,這些古之秘傳妙法,也僅隻在部分的領域,能夠使得楚維陽和師雨亭的參合三元之修持更上層樓。
有進益,但十分有限,十分微茫。
畢竟,雖然部分古法未曾有所傳續,但是那些傳世的百花樓妙法仍舊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之中,使得很多接續有義理神韻真髓的新生妙法,未必要弱於古法。
求諸於先賢的方式落空,在之後,楚維陽也曾經想過彆的方式來使得修道煉法本身更上層樓,道人想到了他們共同有著修持的《五臟食氣精訣》。
隻是不拘是借道十二重樓,還是借鑒著部分古之秘法旱地行舟,同源而出的道法所帶來的形神本源上的共鳴,終究還是未曾能夠掀開那層指證著歲月與須彌真髓的帷幕。
真正是嘗試過了一切可嘗試的門徑,最後終是無計可施的時候,師雨亭才有了那樣的感慨。
進而,在同樣麵露出悵然若失之神色的楚維陽注視之下,師雨亭昂起頭來,似是受到了莽撞嘗試太多古之秘術的道法意蘊影響,師雨亭煙視媚行之際,那原本清澈的雙眸已然是要醞釀出水霧來。
進而,師雨亭用前所未有的溫柔語調,看向楚維陽這裡。
“既然是差著百花道法的意蘊,那麼便從道法意蘊的層麵上去彌補!既然僅隻是須彌一脈的義理與神韻有所不足,那麼……
師兄,這本是師妹想著,等我躋身神境之用,用以做侍奉師兄的‘百花盛宴’來的,本已經準備好,未曾想到,竟要用在今日……
不過,為了參道悟法,今日,那便今日罷!”
事實上,作為徹徹底底將整個道場三界掌控在己身道果之力中的楚維陽,這三界之間哪怕是一縷風的變化,實則都躲不過道人的感應。
雖然事情是生發在百界雲舫之中,但楚維陽也早就曾有過些許的朦朧感應,但道人考量到,這本就是百花樓曆代法統傳續之中的獨特風格與特點,並非是真個是師徒反目,也並非是己身的道侶之間的生憤結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