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盧植在和王羽說完這句話後,就將目光轉到秦瓊和蓋胤身上。
於是,他便看向王羽,開口詢問道“賢侄,不知兩位小哥是何許人也……”
“鹹陽秦瓊,敦煌蓋胤,拜見盧將軍。”秦瓊和蓋胤見盧植開口詢問,當即異口同聲道!
“鹹陽秦氏,敦煌蓋氏?”
盧植聞言一笑,已經猜測出他們的身份。
就在幾人暢談之際,蔡府上又來了幾位貴客,隨著蔡邕幾人喝酒聊天,王羽也就知道來的這幾人的來曆。
位於左首第一人,自然是已經到了的中郎將盧植,他的對麵則是太尉楊賜之子,現在擔任京兆尹的楊彪,也就是後來喜歡賣弄聰明的楊修的父親。
如果曆史依舊沒有發生變化的話,楊彪就會在明年,得到了黃門令王甫之前唆使賓客,勒索敲詐郡國的財物,共計七千餘萬的一個證據。
之後,楊彪會利用陽球對王甫恨之入骨的事,把此事告知司隸校尉陽球。
而事實也是如此,陽球得到這個證據後,於是迅速把此事,上奏給了漢靈帝,並逮捕誅殺了王甫及其黨羽。
大家都因此歡呼雀躍、拍手稱快,楊彪也積攢了名氣,後被征為侍中,相繼任五官中郎將、潁川太守、南陽太守、永樂少府、太仆、衛尉等職。
到了漢獻帝時,楊彪遍曆三公之職,到了他這一代,他們楊家也算是四世三公了。
不過現在的楊家,還隻是三世三公,跟王羽的太原王氏一樣,王羽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先後擔任過太尉一職!
而楊彪的身前,則是諫議大夫馬曰磾,此人乃是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年輕時即繼承馬融學說,以才學入仕。
初任諫議大夫,與蔡邕、盧植等人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續寫《東觀漢記》。
後曆任射聲校尉、太尉、太常等職。
初平三年(192年),掌管長安權利的李傕,於是任命馬日磾為太傅、錄尚書事,與太仆趙岐共同出使關東。
他到壽春袁術處後,對其多有所求,遭袁術輕鄙,袁術遂奪其符節,來隨意征辟將士,並企圖強迫馬日磾任其軍師!
最終,馬日磾求去不能,憂憤發病,於興平元年(194年),卒於壽春。
對於馬日磾這個名字,王羽還是有些不太理解,因為在東漢時期流行單名。
其實,早在《春秋》就有譏二名、《公羊傳》也有所謂二名非禮也等。
但是,對二名影響最大的,還要屬新朝皇帝王莽,這個傳說中的穿越者!
在王莽進行輔政時,便實施二名之禁。
王莽的傳記裡麵,就有“匈奴單於,順製作,去二名”的話,則二名之禁已見於詔令。
王莽又說他的長孫王宗,因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並刻銅印三顆,與其舅合謀,有承繼祖父大統的企圖。
此事過後,王宗自殺,但仍遭罪遣。
有‘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
並貶官爵,改封號。
這又表示去二名,顯示朝廷的寵遇;
恢複二名,則以示貶辱。
這麼一抑一揚,一褒一貶,對社會的影響可想而知,造成後世人們對二名存在著低賤的觀念。
就拿王羽手下將領,薛仁貴本名薛禮,字任貴。
羅士信本名羅賁,字士信!
許多三個字的人,隻是因為叫慣了字,所以像薛仁貴這樣稱呼!
若是李世民他們出世的話,恐怕也是如此了。
而馬日磾的日磾二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自然不可能是他的父親所取。
相傳,這是是他少時喜歡夜讀史書,因仰慕匈奴人金日磾品行遂自行更改,甚至連字(翁叔)也和金日磾一模一樣。
不過,既然馬日磾能夠改成二字,也是間接證明,去二字的流傳已經漸漸消失,畢竟對於漢室之人來說,王莽隻是竊國逆臣,他頒布的法令,自然可以去除!
去二字流傳至今,不過是風俗習慣,畢竟現在時代的人口,並不是很多,人的活動範圍、交際半徑也有限,單字名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
如果是趕在現代,人人全是單字名,那麻煩可就大了。
因為單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
不過這樣也好,等到係統製衡越來越猛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去二字很麻煩,因為會有許多重複名字出來。
比如雲台二十八將,這樣出來後也就沒有什麼奇怪得了!
………………
閒話少敘,回歸正題!
馬日磾的對麵則是孔融,現在隻有二十五歲,為儒家孔子的二十世孫,在儒家的地位也不低。
現在的他,由於資曆問題,隻是楊賜的司徒掾屬,還不是後來的北海太守。
不過,現在的孔融還是很剛正不阿的,他在成為司徒掾屬後,便暗暗察訪官僚中的貪汙之人,準備予以貶謫罷免。
由於孔融檢舉的人,多為宦官的親族,朝中尚書害怕得罪那些宦官,於是召孔融等司徒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宦官子弟的罪惡,毫不隱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也正是因為這樣,孔融的名氣越來越大。
除了這幾人外,還有其他的大臣,名士在,可以說,到了獻帝落難東遷時,他們每一位都是重要的大臣。
當然,最令王羽看重的,還是荀爽的侄子,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
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