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對於趙普勝之死其實也是眾說紛紜,有很多曆史學者都不認同這個說法,尤其是趙普勝的後裔表示反對。
他們認為祖先趙普勝,並沒有被殺,而是一直活到了鄱陽湖大戰之後,鄱陽湖大戰以陳友諒的失敗而告終,陳友諒當場被殺,趙普勝則帶著家眷逃亡隱居。
但不管怎麼說,趙普勝沒有參與鄱陽湖大戰是一個事實,若是他真的參與其中,以他優秀的水戰能力,在搭配張定邊那無雙天下的實力,恐怕鄱陽湖大戰真的有可能被改寫。
但假設終究是假設,曆史已經變成了曆史,而在這個時代,趙普勝就要麵臨自己人生中,第一位強力對手雲狂。
基礎統帥達到96的雲狂,可不是一個等閒之輩,尤其是考慮到後者技能的特殊性,趙普勝要麵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叮咚,趙普勝技能‘銅牆’效果1發動,領軍進行防禦戰時,自身統帥+3,武力+4,全軍士氣、戰力、速度等綜合素質得到部分提升;
趙普勝,統帥94,武力102(+2);
裝備日月雙刀+1;
當前統帥上升至97,武力上升至107;】
既然接過全軍指揮權,趙普勝當然要充分發揮出來,所以他命令管亥、向雲、朱燦三人,分彆把守東門,南門、北門,而自己和楚軒等人把守西門。
雲狂還是很有軍事才華的,直接采取圍三缺一的策略,集中兵力攻打東門、北門、西門三門,南門現在倒是沒有多少戰事。
不過,趙普勝可不會就此鬆懈下來,萬一雲狂突然領軍對南門發起攻擊呢,這是一軍主將必須考慮的事情。
而與此同時,苑城城牆之下。
雲狂手持天龍狂戰戟,屹立在數萬黃巾戰陣之中,遙望著前方的苑城,眼中充滿了殺意。
就差一點點,他就可以將南陽郡徹底拿下,可到最後卻是功虧一簣,這一切都是那個叫楚軒之人到來的。
因此,這一戰,他定要把苑城給拿下來,將那個叫做楚軒的漢將點腦袋給擰下來。
一想到這裡,雲狂心中的殺意就沸騰,當即指揮軍隊對著苑城發起了猛攻。
“兄弟們,給我攻城。”
【叮咚,雲狂技能‘破軍’效果1發動,自身統帥+2,武力+5,全軍上下的士氣,戰力,速度,鬥誌,反應力等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的上升;
雲狂目前基礎統帥96,基礎武力105,天龍狂戰戟+1,踏雪烏騅馬+1,當前統帥上升至98,武力上升至112;】
“兄弟們,殺啊。”
隨著雲狂一聲令下,趙弘、韓忠、賀人龍、雲曉虎、雲帆、嚴浩等黃巾軍將領、紛紛統領本部人馬朝著城牆攻去。
這一次,攻城的黃巾軍有五萬大軍,在雲曉虎的帶領下,踩著飛橋度過護城河。
飛橋,說白了也就是古代的架橋車,在漢代就出現了,這種飛橋製作簡單,用兩根長圓木,上麵釘上木板,為搬運方便,下麵安上兩個木輪。
《六韜》中記載“渡溝塹飛橋一門,廣一丈五尺,長二尺以上。”
如果敵軍挖的壕溝較寬,還可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起來,成折疊式飛橋,搬運時,將一節折放在後麵的橋床上,使用時,將前節放下,搭在河溝對岸,就是一座簡易壕橋。
飛橋的出現,可以幫助攻城一方人員,迅速抵達城下。
對付這些東西,最佳的辦法就是投石機摧毀,或者是派人將他搗毀,但現在情況是,苑城的守軍根本就沒有這個利器。
再者說了,城牆上守軍的人數本就不多,如果出城一戰,就是為了搗毀這個飛橋的話,實在是太不劃算了。
畢竟,隻要漢軍出來,就會和黃巾軍戰鬥,儘管漢軍在野戰中不懼黃巾軍,甚至是吊打的局麵,但己方人數的多寡,讓趙普勝不敢鋌而走險。
所以,趙普勝隻能就讓它留在護城河那裡。
“弓箭手,放箭。”雖然無法毀壞敵軍的飛橋,但是可以靠著箭矢的火力壓製,讓黃巾軍不是那麼輕易的度過護城河。
在苑城守軍萬箭齊發之下,有不少黃巾軍被箭矢射中,隨後掉落在護城河裡麵。
不過,由於城外黃巾軍的人數眾多,單憑弓箭僅僅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他們的速度,在付出一些傷亡代價之後,他們終究還是度過護城河,來到了苑城城牆下麵的不遠處。
“上雲梯車。”雲曉虎當即發布命令道。
雲梯車,顧名思義,是那種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乃是雲梯的升級版本,故也被稱為“雲梯車”。
裡麵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當雲梯車到達敵方城牆的時候,梯身靠人工架到城牆上,然後士兵登梯攻城。
不過,作為一種強攻工具,士兵傷亡的危險性也是極高,作戰時行動必須快速,而且戰車數量應儘量多,以便四麵開花。
當然,強行攻城之前,先必須用遠程射殺武器弓射等擊退守城敵兵,以減少攻城方的傷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雲梯車的造價還是很高的,整個黃巾軍也就那麼幾架,剩下的就是普通的雲梯了。
付出一些代價,將雲梯車和普通雲梯架好之後,那些黃巾軍士兵就像是螞蟻一般,悶著頭就沿著雲梯往上爬。
“全體都有,滾木檑石都給我準備好了,隻要黃巾軍靠近,就給我狠狠的砸下去,絕對不準放一人上來!”趙普勝厲聲道。
“諾。”
在得到趙普勝的命令之後,守城士兵當即應諾,將早已準備好的滾木檑石,放置在身前,等到黃巾軍開始攀爬時,開始拚命朝著城牆下麵砸去。
南陽郡多山地,最不缺的就是石頭,那一塊塊石頭、滾木、就像是下雨一般,朝著正在攀爬雲梯的黃巾軍,劈裡啪啦的砸下去,帶走了不少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