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武歎了口氣,知道他們說得也有道理,但他還是叮囑了一句。
“記住,事情早晚要說,拖得越久,麻煩越多。”
張國慶和沈菊都點頭應允,他們也知道這事情不能拖,眼看蘇啟東地意思是想請媒人了,到時候自己不跟爹娘說,這事要是從彆人嘴裡聽來的,那她可有得受了。
沈父看著窗外漸濃的夜色,眉頭微微皺起,他心中雖有千言萬語,但此刻最重要的是家人的安全。
“啊菊,國慶,天色真的不早了,你們趕緊帶著孩子回家去,路上小心點。”
沈母也跟著催促“是啊,你們趕緊的彆聊了。杏花,你去把那個手電筒找出來,綁在國慶的自行車上,免得他們路上看不清路。”
沈母邊擦著手邊說道,語氣裡滿是叮嚀與牽掛。
劉杏花聞言,動作麻利地去取手電筒。
不一會兒就找到了手電筒,劉杏花正要把手電筒綁在自行車上呢。
卻被張春耕給攔了下來。
“舅媽,我來我來。”
劉杏花也乾脆,她把手電筒遞給張春耕。
她也不走,看著張春耕將手電筒綁在自行車上。
劉杏花心想要是張春耕綁歪了,她也能立馬發現。
張春耕細心地將手電筒綁好,還特意調整了幾個角度,確保光線能夠最大化地照亮前方的路。
他邊忙活邊問“舅媽,我綁好了,你看這樣行不行?”
劉杏花仔細檢查了一遍,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春耕,你綁得挺好,這樣光線足夠亮,國慶和大姨路上就不會有問題了。”
沈文武見狀,眼裡閃過一絲欣慰,他拍了拍張春耕的肩膀。
“不是我吹,咱家的孩子都不錯,春耕今天的表現就挺好,知道護著你小姨,現在長大了,懂得照顧人了。”
“以後也要這樣,多幫襯著家裡。”
張春耕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他都二十來歲了,還被舅舅當成是十來歲的那般看待。
沈父和沈母站在門口,目送著張國慶和沈菊準備出發。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舍,但更多的是對子女安全的擔憂。
“國慶,菊兒,你們路上一定要小心,多顧著點孩子。”
張國慶和沈菊都點頭應允,跨上了自行車,向沈父沈母揮手道彆。
“爹、娘,我們走了,您們也早點休息。”
張春耕也騎上自行車,載著張秀緊隨其後。
一家子就這麼踏上了回家的路。
沈文武和沈母目送著張國慶一家四口騎著自行車漸漸遠去。
手電筒的光束在黑暗中劃出一道明亮的軌跡。
沈父輕聲對沈母說“看到孩子們這麼懂事,我心裡也踏實多了。”
沈母點了點頭,對老頭子說“彆看了,回屋吧,夜裡風大,小心著了涼,到時候孩子們又得跟著擔心。”
看著沈母回了屋,沈父卻還站在原地。
他扯了一把也準備進屋的兒子沈文武,把他扯到了院子裡。
確定屋內的人聽不見外麵的談話,沈父才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