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人智計無雙,若得婁東二張——張溥、張采二位英才鼎力相助,陛下俯首稱臣之日,指日可待。”
吳宗達此言,溢美之詞,猶如錦上添花。
婁東二張,非他,乃複社雙璧也,或雲聽眾未識其廬山真麵目。
複社,明末江南之璀璨明珠,聚天下才俊於一堂,皆以學問之名,行論政之實,於風月場中揮斥方遒。
初時,不過數名紈絝子弟,遊弋於畫舫樓閣,附庸風雅;旋而風起雲湧,雲間幾社、香山同社、浙西聞社等,如雨後春筍,競相湧現,共襄盛舉。
直至張溥、張采橫空出世,一統江湖,複社之名,響徹雲霄,其勢之盛,前所未有。
今時今日,複社正值鼎盛,江浙之地,社員數千之眾,蔚為壯觀。張溥公子,領袖群倫,其威望之隆,即便是京城權貴,亦需側目而視。
蓋因社中成員,皆非凡品,或為朝廷棟梁之子,或為世家勳貴之後,或出身豪富之門,雖多為學子身份,然其背後勢力,足以撼動乾坤,豈容小覷?
張溥,昔日內閣巨擘周延儒之高足,反轉風雲,竟令師者在其麾下複社之智謀前俯首,足見複社勢力,非同小可,猶龍躍雲津,勢不可擋。
東林黨人,朝堂之棟梁;複社諸子,則宛若星河璀璨,預備著照亮未來之路。
二者相輔相成,若南京城百官攜手複社之呐喊,猶如猛虎添翼,定能讓溫體仁之流奸佞,自食惡果,無地自容。
文震孟一語驚醒夢中人,一群卸甲歸田之士,重拾壯誌,士氣如虹,即便皇命難違,令離京城,亦恐眾人心向往之,無人願退。
三日轉瞬,京城德勝門外,涼亭幽靜,崇禎與孫傳庭對坐,晨光微露,帝剛罷朝即出宮門,隻為送愛將一程。
孫傳庭,身被山文甲,熠熠生輝,雖身形清臒,卻英氣逼人,初披戰袍,即得天子親臨相送,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山陝之行,卿任重道遠。陝西,乃賊影偷偷之地;山西三鎮,韃虜頻擾之疆。卿有何良策,以安社稷?”
崇禎遙望軍陣,語帶期許。
此番對話,不僅關乎一戰之勝敗,更預示著大明王朝未來的命運走向。
孫傳庭,雖兵法滿腹,卻初掌帥印,獨領風騷。
崇禎帝慧眼識珠,特賜其於京營精兵中甄選兩千虎賁為親衛,以壯其威,於山陝之地開疆拓土。
“微臣擬以守為攻,策動諸鎮總兵,厲兵秣馬,並就地招募勇士,日夜操演,以備韃虜與流寇之不虞。”
孫傳庭言簡意賅,儘顯其韜略。
此實乃崇禎先皇既定之方略,奈何大明軍餉不繼,糧草匱乏,腹背受敵於韃虜與流寇之間,形勢岌岌可危。
我朝步卒雖眾,騎兵卻難與敵匹敵,僅得人馬相應,反觀李自成、張獻忠之輩,麾下健兒皆雙騎傍身,雖戰力未臻化境,然我軍欲畢其功於一役,實難如願。
加之民心浮動,雖崇禎帝急施仁政,蠲免北方稅賦,欲挽狂瀾於既倒,然民心之聚,非一日之功,流寇因之,兵源不竭。
首領未除,則流寇如春草再生,十數年間,此消彼長,已成頑疾。
崇禎帝深思熟慮後,決意摒棄與流寇周旋之疲態,轉而采取圍魏救趙之策。
孫傳庭雄踞山陝,如銅牆鐵壁般扼守北疆;秦良玉則坐鎮雲貴川,織就難以逾越的南天網。
曹文昭、賀人龍分守湖廣、河南,四路大軍猶如天羅地網,將流寇主力緊緊束縛於中原腹地。
流寇雖擅長劫掠鄉野,但若論攻城拔寨,以李自成之實力,目前無異於蚍蜉撼樹,難成大器。
崇禎帝胸有成竹,靜待國庫充盈、新軍鋒芒畢露之日,屆時李、張之流寇必將土崩瓦解。
屆時,百姓解脫於苛捐雜稅,自當安居樂業,不複為賊所誘,流寇之患,自可迎刃而解。
“孫愛卿,朕既委你重任,為山陝總督,自是深信卿之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