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粗獷,陛下龍體尊貴,豈可輕涉風塵……"
盧象升聞言愕然,聖上舍棄金碧輝煌的皇宮,親臨簡陋軍營,此等壯舉已屬曠世奇談,更遑論與士卒共餐粗糲,實屬悖於禮法,違了祖訓。
然盧象升欲陳諫詞,未及半句,即被崇禎帝以龍威截斷。
"何謂金枝玉葉?
朕近日宮中亦嘗清粥小菜,大明危如累卵,此等小節,何足掛齒!
朕聞王大伴提及,卿盧愛卿向來與士卒同食共寢,可有此事乎?"
實則,此非王承恩窺探所得,他豈會如此瑣碎?
實乃崇禎帝博覽後世典籍,於浩瀚史海中拾得珠璣。
書中載,昔日盧象升統帥天雄軍深入湖廣,剿賊之際,軍中糧儘,援糧尚需三日方至。盧公竟三日粒米未沾,唯與將士共飲清水,同舟共濟,直至戶部救急之糧至,方解燃眉之急。
此舉,誠為千古佳話,非查訪可知,乃後世敬仰之筆。
天雄軍非但未生嘩變,反皆誓死效忠盧象升麾下,此等上下同欲,鑄就了其日後威震四方的赫赫聲名。
盧象升麵若止水,心卻暗湧波瀾,陛下何以洞悉其微末之苦,實乃匪夷所思。
“盧卿,朕心似鏡,照見卿之不易。然卿可曾悟朕之深意?”
崇禎帝言罷,決然步入喧囂的炊煙之中,背影決絕。
盧象升眉宇間聚攏片刻疑惑,旋即思緒如電,前番與聖上言談舉止間,似有所悟,遂默默相隨,不再多語。
周遇吉與黃得功目光交彙,皆有愧色隱現,二人雖自詡治軍有方,卻未嘗與士卒同簞食、共瓢飲。
及至士卒列隊領食,崇禎帝悄然立於隊末,霎時,喧嘩之地靜若寒蟬。
前列一卒正笑語連連,驀然回首,驚見龍顏,駭然失色,仿佛魂飛天外。
崇禎帝笑靨如花,輕拍其肩,溫言催行,此一拍,宛如春風化雨,令該卒恍然醒悟,忙不迭退避一旁,跪拜在地,口不能言,心中五味雜陳。
眾列陣皆轟然跪伏,場麵一時靜謐如晨霜。
“眾卿平身,朕將親臨營盤,共餐同釜,若遇將領無端欺淩,儘管告之,朕必嚴懲不貸,以示公道。”
崇禎帝麵對周遭訝異目光,泰然自若,更側目盧象升,笑語戲謔。
盧象升見士卒猶疑未動,麵色一沉,厲聲道
“陛下有旨,速速起身列隊,莫讓操練時辰虛度。”
士卒雖遵旨起身,卻心存敬畏,無人敢越崇禎帝之先。
帝心知根深蒂固之念非朝夕可變,遂親率前行,領炊煙之食。
灶下炊夫見龍顏親臨,手抖如篩糠,宛若後世學府食堂中,阿姨抖勺之絕技再現。
然軍營非比世俗食堂,所食皆由戶部依時供給,白麵饅頭、糙米之餐,隨季而變。
值此青黃不接之際,崇禎帝料想軍食簡陋,無外乎蘿卜白菜之清湯寡水,然心中已備淡然之態,未曾想竟有意外之驚。
崇禎帝步入軍營,膳食之簡陋,令其眉頭緊鎖,大鍋烹煮,唯餘醃蘿卜條飄零,其餐不過糙米一碗,佐以半勺鹹菜,另附清湯一碗,寒磣至極。
世人皆歎大明將士體魄難敵遊牧鐵騎,此等餐風露宿,體魄焉能強健?
反觀遊牧民族,征戰之際,肉食為伴,體魄自是不凡!
“陛下寬心,此等光景已屬改善,昔日兵士連糙米亦難飽腹,陳大人籌措十萬大軍糧草,實乃不易之舉。”
盧象升察言觀色,力挺戶部尚書陳奇瑜,言辭懇切,他雖頻催戶部,心急如焚,卻從未以奏章言苦。
“朕心知之,天下凋敝,一食一飲皆係民生艱難。”崇禎言罷,步履沉重,邁向士卒聚集之地。
軍營之內,無桌無椅,士兵們或蹲或坐,圍圈而食,見聖駕親臨,自發讓道,手中筷箸皆滯,一時靜默無聲,儘顯敬畏之情。
"朕雖九五之尊,亦需人間煙火。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一餐未進,腹內鳴鼓。
瞧,朕已率先垂範,糙米亦能品出甘甜。"崇禎皇帝親炙士卒之側,輕舀糙米,細嚼慢咽,儘顯親民之風。
眾將士見狀,皆屏息斂容,謹慎進食,歡聲笑語暫且隱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