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本,爾竟悖逆天道,膽敢忤逆朕?崇禎帝麵如土色,於波濤間掙紮,怒斥之聲響徹雲霄。
“陛下,非臣等無情,實乃陛下絕人之路在先。”
李三本與數名宦侍,手持棍杖,立於甲板之上,言辭間暗藏鋒芒,猶如毒蛇吐信。
崇禎聞此,心緒竟漸歸寧靜,洞悉閹豎之謀——欲借水波之威,行弑君之實。
往昔毒殺暗刺,皆易留痕,王承恩等忠臣更是防範周密,令賊影無處遁形。
然今日,因西李壽宴之故,帝心稍懈,不料竟成陷阱。
憶及朱厚照、朱由校二帝之薨,疑雲重重,此刻恍然大悟,此等落水之災,豈非專為不善泳者設局乎?
念及此,崇禎目光如炬,掃視那群持械太監,心中明了,此乃阻其歸途,斷其生路之陣也。
崇禎帝心中暗怒,卻巧施妙計,扮作溺水雛鴨,於碧波間撲朔迷離,以韜晦之策惑李三本之心。
他非朱厚照之玩物,亦非朱由校之庸才,乃後世泳壇健將,校隊之精英,潛水之技,深藏不露。
李三本窺其偽態,見其浮沉片刻,終歸於沉寂,心中暗忖時機已至,遂麵色一沉,對眾密語
“此役關乎吾等生死存亡,務必做戲全套,守口如瓶,勿使風聲走漏。”
“李公公言之有理,腦袋搬家之事,誰敢兒戲?”一人應聲道,卻不忘提及“隻是高公公那半數賞銀,尚懸而未決。”
“正是,我等所行,無異於自蹈十族之禍。
但言明在先,若吾等身陷囹圄,真相必如春筍般破土而出,無人能掩。”
另一人言辭間帶著幾分不安與威脅,顯然對後事心存憂慮。
李三本冷笑一聲,心知肚明眾人算盤,卻不動聲色
“風波既平,二十萬兩白銀,自然分文不少。
高公公與東林之力,二十萬兩不過九牛一毛,日後榮華富貴,指日可待!”
言罷,他再度審視龍舟之下,湖麵靜謐無波,崇禎之影已無蹤,心中大石方落,遂下令“時機成熟,即刻行動。”
眾人計議既定,毫不猶豫,擲棍於地,齊聲高呼,上演了一出好戲。
“龍遊淺水遭蝦戲,皇爺落水急呼救!”
“呼救聲震天,皇恩何處覓?”
太監之聲,尖利如刃,瞬間劃破長空,尚膳外監應聲而動,宛如驚弓之鳥。李三本見狀,心一橫,猶如猛虎下山,率先躍入龍舟之下碧波,餘人緊隨其後,宛若群魚躍龍門。
他們在水中翻騰,假裝救援,呼天搶地,卻未察覺數十米外湖麵,忽現微妙漣漪,恰似暗流湧動。
崇禎帝半露真容,喘息之間,目光如炬,冷冷掃視那假裝救援的眾閹,隨即身形一沉,再度隱匿於水中,反向潛行,宛如遊龍戲水,遊刃有餘。
此刻,他暗自慶幸皇袍已脫,輕裝上陣,方能如此自如。湖麵雖已人聲鼎沸,然他仍不敢大意,深恐暴露行蹤。
心中暗忖這些閹豎,究竟勾結了幾方勢力?
於是,他沿著湖岸,悄無聲息地遊弋,直至抵達禦馬監兵仗局,方敢悄然上岸。禦馬監乃方正化之領地,此人既已為國捐軀,想來不會與此等陰謀有染,崇禎帝這才稍感安心。
……
訊息如風馳電掣般抵達慈慶宮,正值西李壽宴盛筵未了之際,忽聞崇禎帝落水噩耗,殿內頓時風雲變色,周皇後驚聞噩耗,恍若天崩地裂,方欲起身,已不支倒地,昏迷不醒。
西李亦是麵如土色,宗室顯貴們神色各異,溫體仁驚懼交加,幾欲失魂;而洪承疇則表現出色,雖內心震撼,卻迅速穩住陣腳,深知當務之急乃查明真相。
他雷厲風行,指揮如臂使指,令大漢將軍嚴密封鎖宮禁,禁絕出入,同時與溫體仁攜手,安撫殿內人心惶惶的宗室勳貴。
一時之間,哀鴻遍野,北地之人多不諳水性,落水之危,眾人皆知,其狀慘然。嘉定伯周奎,目睹愛女暈厥,心如刀絞,淚如雨下,悲呼駙馬何以至此,其情可憫亦複可歎。
終是洪承疇看穿其哀中隱憂,恐其動搖人心,毅然命人將其帶離現場,以免擾亂大局。
此老朽之輩,其悲帝乎?抑或憂己之失勢?世人皆明,陛下落水未卜,此等哀嚎,豈不近乎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