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經》輪海卷的記載。
修士在苦海、命泉、神橋、彼岸,四大境界,每個境界都可借助神紋錘煉出一個“器”。
當然孔武是知曉此界未來過去,所以鑄器也隻會走一器破萬法的路,“器”貴精不貴“多”。
在無儘的歲月當中,各種神異的帝兵傳說一直在北鬥之上流傳。
背對眾生,一見無始道成空的無始大帝,所鑄的器是“鐘”。
未來的葉凡選擇的是三足圓鼎,鼎在古代是最為神秘的器物之一。
可以說是隻要聽聞過的神話異誌,其中便必定有此物的存在。
更彆說是王朝更替,諸侯並起,也有不少人與鼎聯係在了一起。
上古帝尊也是鼎的愛好者,昆侖古帝的仙鼎便是他的傑作。
不過沒有成功,後來被羽化神朝接手,而後直接催生出了那位才情絕世的狠人大帝。
而傳說中的虛空大帝,那麵神鏡除了能對敵之外,似乎也有空間之力。
若孔武結合自身穿梭諸界之能煉出相同能力的神鏡,說不定也會有不一般的奇效出現。
修士祭煉出來的器,逐漸成長交織出道與理之後,就會具備各種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便可以與世長存。
而各大世家聖地君臨天下,便是因為擁有大帝留下的帝兵作為底牌。
簡單來說就是祖上闊過。
隻要不被手持帝兵的仙二大能奪去,家族便可長存不滅。
每一件帝兵,都是大帝帝道法則的延續。
不過帝兵對於孔武來說還為時尚遠。
“器”最重要的還是要符合自身心意,隻有這般才能如臂使揮的發揮出它最大的力量。
而孔武所要鑄的“器”,也不是一般的刀、槍、劍、戟。
在此界之中,甚至可以算得上最為神秘的一種。
“棺!”
隻要聯想到這方世界,這個“器”就是所有人都避不開的。
下至凡人,上至仙帝。
甚至是長著七彩紅毛的不祥。
無論是迎接死亡埋葬自己,還是另有圖謀想要避世封禁自身。
大多數都選將自身封進棺內。
古來多少大帝,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會邁入棺中。
而入棺卻並不一定象征著消亡,有些時候也代表了新生。
其中道德天尊、虛空大帝、恒宇大帝,都是從棺中重新走出的人。
哪怕原著中描寫的更多是關於他們埋葬之地,但是他們的棺槨也一定不是凡品,甚至有可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更彆說還有不死神皇的悟道茶樹棺,和保存著太陽神皇血皮的古棺。
而最為神秘的,便是孔武之前來北鬥搭乘的那班九龍拉館星際列車。
可以說九龍拉棺是這世界一切的開始。
那神秘莫測的青銅古棺,無人不知其從何時而起,也沒人敢預測它會何時停止。
而刨去這些,哪怕在孔武所了解的神話傳說之中,這“棺”也一直貫穿其中。
其次還有一個是孔武選擇“棺”作為自己器的原因,那便是《化仙禁》。
這門功法是他修《逆生三重》後,在二十四節穀中所悟得的。
修成之後可以封禁自身,以求無缺無漏,從而規避了歲月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