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省外,出現一個身著苗族服飾的人,會被人們看稀奇。
但在眼前,他們成了正常的。
反而,江山卻是異常的人。
村長介紹了江山,主人家便客氣地將江山請了進來。
坐下來,先喝上三杯酒。
族老的主持下,哭嫁的歌聲就響了起來。
出嫁的女孩,十八九歲。
在外界,這個年齡是學生。但在苗族,這個年齡出嫁正合適。
超過了二十歲,那就是大齡待嫁女了。
江山坐下來時,那女孩看了江山一眼,隨後隨唱了起來。
哭嫁,是苗族特有的風俗,從古一直沿襲至現當代,它通過哭唱的方式,將姑娘隱藏在心底的複雜心理、細膩感情表現得淋漓儘致。
婚前半月至一月,新娘即開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對哭、多人一起哭等。
哭唱的內容多為哭爹媽的養育之恩、兄嫂秭妹彆離之情、罵媒人,及對封建婚姻禮教的不滿等。
鄉鄰則以勸嫁為主,內容以賀新婚、誇新郎、互祝願、道吉祥為主。
哭嫁歌的格調新穎,哭詞長短成句,貶褒明,有曆代相傳的,也有即興之作,大都富有詩韻和樂感,其文詞巧妙,寓意深刻。
為啥要哭嫁?
主要理由有兩個。
第一個理由,是為了感恩。
即將遠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要與親人離彆。通過哭嫁,新娘可以懷念過去,感念親情。
第二個理由,是為自己的前途擔憂。
結婚後,新娘不再是娘家的女兒,而是婆家的媳婦,這種角色的突變,必然會對女性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壓力和負擔,她們需要通過某種途徑消除緊張情緒。
“哭嫁”正好為其了一個合理有效的途徑,女性在哭嫁儀式中被賦予話語權,她們借此機會宣泄情感,卸掉角色轉換時的壓力與重負,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準備。
女方忙著哭嫁,男方也要為婚禮做許多準備。
結婚前一天,男方會把結婚用品送到女方家中。這些迎親禮中,有一張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的糯米麵做成的,寓意著婚後新郎新娘團團圓圓,豐衣足食。
江山坐著的身後台子上,就放著一張大的糯米粑粑。
屋內集了一大堆的女孩,都在哭唱著。
江山感覺到,她們怎麼一點都不傷心?
那唱歌,就像聊家常一樣,你一句,我一句。
其實,在苗族,唱歌也就是聊天!
今天,是娶親的日子。
男方的人到了。
這更讓親人的不舍,哭的是稀裡嘩啦的。
這邊哭著,那邊,有人去攔人了。
屋外的人,一下子走了一大半。
留下的就是新娘的家人。
按照規定,娶親者到達女方村寨時,會有很多婦女伸出竹竿攔住去路,要與娶親者對歌。
每對完一首歌,娶親者都要拿出禮物給這些婦女,她們才會收回竹竿讓路。如此走一段,對歌一次,反複數次才能到達新娘家。
在此期間,娶親者還要防止新郎被婦女們搶走,因為如果新郎被搶走,她們就會把新郎藏起來,阻止新郎按時娶到新娘。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出去看熱鬨了。
沒有人陪著江山,反山讓他自由多了。
江山便興趣的去觀看了娶親的熱鬨。
男方的家,離這個寨子不遠。就在隔壁一裡遠的村寨。
來接親的男方,都是他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