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將烏龍茶傳出後,從此,這世界的人,便開始流行喝烏龍茶。
烏龍茶的製作方法,江山也傳給了那九人。
並且,江山還點出了,這個世界,烏龍茶的出產寶地。
烏龍茶種類繁多,主要品種有大紅袍、鐵觀音、鳳凰水仙、東方美人、羅漢沉香、紅水烏龍、紅烏龍這七種主要的茶,其每種茶都是來自不同的產地,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香味。
其中尤以烏龍山大紅袍、肉桂最為知名。
烏龍山以大紅袍、肉桂、水仙為代表的青茶,這種品種的茶樹由於生長在獨特的丹霞地貌中,再加上長期的珍草異花環境的熏陶,讓這些半發酵茶有了極為突出的岩骨花香,即使泡了很多次,都能夠讓飲者口齒生香。這種特點,也是造就烏龍山岩茶美譽的關鍵。
另外產於仙茶台,茶條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衝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鬱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茶香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回去後,那九個人,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五人,合資買下烏龍山。
一派四人,合資買下仙茶台。
兩派的人派了人第二天一早,飛往了烏龍山與仙茶台,去收購那兩山。
這時候,那兩山都沒有開發。
產出的茶葉,除了本地人喝外,沒外人知道。
在他們出了大價錢後,當地政府便將兩座山賣了。
讓他們撿了一個大便宜。
就那山上的茶葉,就夠了他們的買山錢。
兩派的人,馬上出錢,請當地人上山采茶。
用飛船運回來後,便進行加工。
烏龍茶的工藝有五大道。
1、萎凋萎凋即是烏龍茶區所指的涼青、曬青。
通過萎凋散發部分水分,提高葉子韌性,便於揉撚成型;同時伴隨著失水過程,酶的活性增強,散發部分青草氣,有利於香氣散發。
2、做青做青是烏龍茶製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氣和綠葉紅鑲邊就是做青中形成的。
萎凋後的茶葉置於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
搖動後,葉片由軟變硬。再靜置一段時間,氧化作用相對減緩,使葉柄葉脈中的水分慢慢擴散至葉片,此時鮮葉又逐漸膨脹,恢複彈性,葉子變軟。
經過如此有規律的熟悉動與靜的過程,茶葉發生了一係列生物化學變化。葉緣細胞的破壞,發生輕度氧化,葉片邊緣呈現紅色。葉片中央部分,葉色由暗綠轉變為黃綠,即所謂的“綠葉紅鑲邊”;同時水分的蒸發和運轉,有利於香氣、滋味的發展。
3、炒青烏龍茶的內質已在做青階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它象綠茶的殺青一樣,主要是抑製鮮葉中的酶的活性,控製氧化進程,防止葉子繼續紅變,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質。
其次,是低沸點青草氣揮發和轉化,形成馥鬱的茶香。同時通過濕熱作用破壞部分葉綠素,使葉片黃綠而亮。此外,還可揮發一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便於揉撚。
4、揉撚通過揉撚,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衝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麵,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5、乾燥乾燥可抑製酶促氧化,蒸發水分和軟化葉子,並起到熱化作用,消除茶葉中的苦澀味,促進滋味醇厚。
有著高科技的設備,烏龍茶很快就炒出來了。
第三天,那九人來了,帶來了烏龍茶。
江山分彆泡了大紅袍、鐵觀音、鳳凰水仙、東方美人、羅漢沉香、紅水烏龍、紅烏龍。
一一品嘗之後,江山感到了有一些小問題,便給指正出來。
他們帶來的烏龍茶,第一次出現在江山的餐館中。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喝。
那是高消費的人,才能喝上烏龍茶。
那九人帶來了六個仿真人,送給了江山。
烏龍茶茶道,已經輸入了,那六個仿真人,就在一個小台子上,接待著喝烏龍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