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南北朝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95章 南北朝(1 / 2)

足利義滿在花之禦所的議事廳內,親自迎接了道衍的到來。

他身穿華服,麵帶和煦的微笑說道。

“道衍大師,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能得大師親臨,實乃大幸。”足利義滿躬身行禮,言辭懇切。

道衍回以微笑。

從朱雄英把他派到濟州島輔佐常茂,再從濟州島來到日本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一刻注定會到來。

而道衍也很清楚此次會麵的重要性,這不僅關乎大明與日本的未來關係,更可能影響到地區局勢。

畢竟,高麗半島,就是大明和日本之間的跳板。

誰占據優勢,就會支配高麗半島,繼而通過這個跳板,進攻另一邊。

之前元朝,就是這麼做的。

所以日本方麵,尤其是作為主要統治力量的北朝室町幕府,自然有著充分的理由相信,大明一旦控製了高麗,那麼下一步就有可能進攻日本。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隻不過,大明進攻日本的理由,並不是為了這裡的土地和人口......動不動就火山噴發和海嘯的貧瘠之地,如果沒有金山銀山,大明才不會跨海遠征,畢竟大明跟擁有無止境擴展野心的蒙古人是不一樣的。

而麻痹日本人,也是道衍的任務之一。

“將軍客氣了,貧僧不過是一介遊僧,能得將軍如此看重,實感榮幸之至。”道衍謙遜地回應,同時心中也在揣摩足利義滿的用意。

兩人落座後,足利義滿便迫不及待地切入了正題:“大師,我聞你在大明時,與吳王朱雄英有所交往,對其頗有了解,吳王又是征高麗的副帥......如今高麗局勢突變,我日本雖遠隔重洋,但也不得不未雨綢繆,不知大師能否為我解惑,這大明究竟是何用意?”

道衍聞言,心中暗自思量。

足利義滿並不是一個蠢人,這種當世梟雄,能夠站在一個國家最頂峰的存在,絕對不是輕信他人的人,更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被糊弄了。

而道衍也不覺得自己的身份就做的多麼天衣無縫,對方肯定是能察覺到自己跟大明高層的聯係的,所以“事出反常必有妖”,足利義滿這麼急切而且恭敬地把他找過來,肯定不可能是真的來聽道衍有什麼高論的。

相反,如果道衍打算一廂情願地隨便糊弄足利義滿,說大明對日本沒有任何進攻企圖,那反而會讓足利義滿坐實相反的判斷......畢竟之前的種種外交舉措,都說明了大明這些年其實是更加支持南朝的,哪怕懷良親王已經隱居幕後,甚至南朝都已經來到了崩潰的邊緣。

道衍深知足利義滿的憂慮所在,也明白自己的言辭可能影響到兩國的未來,因此,他選擇了一種表現的既不過分透露大明意圖,又能給予足利義滿一定指引的回答方式。

“將軍,貧僧雖在吳王麾下效力,但對於大明之廟堂,並不敢妄言。然而,貧僧可以告訴將軍的是,大明如今國力強盛,確實有開疆擴土之誌。”

“至於吳王朱雄英,他乃是一位智勇雙全、胸懷天下的皇孫,他在高麗功勞卓著,朝野間的威望會進一步增加,而等到太子登基,他未來也必將成為皇位的下一代繼承人。”

足利義滿聽後,沉吟片刻,道:“大師所言,我深有同感,那麼,你認為我日本應該如何應對大明的可能擴張呢?”

這個問題,既尷尬又棘手。

或者說,本身作為大明人的道衍,其實怎麼回答都不好。

他不可能斷言大明不會向日本擴張......安南、高麗都打了,怎麼就能說絕不打日本呢?而他也不可能站在日本的角度,給足利義滿出謀劃策,那樣的話,不符合常理。

“事以利和。”

道衍思考片刻後微微一笑,道:“將軍,應對之策,還在於雙方互信,貧僧是衷心希望世間再無兵戈,人人皈依我佛的,所以,還希望將軍能夠派出使者出使大明,與大明建立更加緊密的聯係......大明素來行王道、施仁義,絕不會無故興兵,若是將軍足夠恭順,又無胡季犛、李成桂篡國之舉,大明自然不可能輕啟戰端。”

足利義滿聽後,點頭表示讚同,隻是他不知道,這和尚嘴裡沒半句真話,全是反話......道衍可是巴不得天下大亂的主。

日本在麵對大明時,既需要保持警惕,又需要尋求合作。

反正足利義滿,是不想跟大明輕易開戰的。

“大師所言極是,我日本將派遣使節前往大明,表達友好意願,希望大師能為我日本與大明之間的友好關係,搭一座橋。”足利義滿誠懇地說道。

道衍聞言,心中暗自思量。

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言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足利義滿的判斷,所以話不能說死,他選擇了一種既不過分承諾,又給予足利義滿一定希望的回答方式。

“將軍,貧僧雖為一介遊僧,但也願為兩國之友好儘一份綿薄之力。若有機會,貧僧定會向大明吳王傳達將軍之誠意。”道衍說道。

足利義滿聽後,麵露喜色。

“多謝大師,我日本之未來,或許便係於大師之一言,若是大師方便,便寫一封書信,由使者帶過去。”

“當然方便。”

道衍笑道:“將軍客氣了,貧僧不過是一介遊僧,能得將軍如此看重,實感榮幸。”

“來人。”

足利義滿拍了拍手,手下的侍從,把幾個沉重的大箱子抬了進來。

“哐啷~”

箱子被打開,裡麵滿是耀眼的金銀珠寶。

“大師,些許薄禮,不成敬意,請您務必收下。”足利義滿的笑容中帶著幾分算計。

在這權力的遊戲裡,每一顆棋子的價值,都要用利益來衡量。

道衍的目光輕輕掃過那些閃爍著誘人光芒的財寶,心中卻是一片淡然,他很清楚這些看似豐厚的饋贈,背後藏著的是足利義滿對他的試探,更是對大明意圖的深深憂慮。

收,還是不收?

不收,沒有任何利益交換,足利義滿不可能相信自己有幫助他的意思。

但收,也不是一口就答應下來的,那樣太蠢了。

“將軍的慷慨,貧僧心領了。然,貧僧身為出家人,本應遠離世俗繁華,這些身外之物,對於貧僧而言,不過是浮雲過眼。”

“我聽聞華夏有句古詩,叫做‘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足利義滿笑道:“些許浮雲,在大師這裡,也沒什麼阻礙。”

道衍不好再推辭了,他說道:“不過,既然這是將軍的一片好意,貧僧願意暫時保管,用於日後給佛事做功德。”

足利義滿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神情。

“希望兩國能夠睦鄰友好。”

道衍微微點頭,心中卻已盤算開了棋局的下一步走勢,雖然他知道自己不過是一枚棋子,但如何在這盤大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甚至影響局勢的走向,才是他真正關心的。

“貧僧定不負將軍所托,願兩國永結同好。”

足利義滿站起身,向道衍深深一躬。

與此同時,吉野的南朝皇宮中。

與北朝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滿相比,南朝的後龜山天皇幾乎同時收到了來自北方的消息——高麗的李成桂已經戰敗了。

後龜山天皇召集了身邊的近臣阿野實為與六條時熙,以及代表南朝出訪過大明京城的阿野實為的兒子阿野公為。

“天皇陛下,高麗之事已塵埃落定,大明之強盛,可見一斑。”阿野實為打破了沉默,“我們南朝如今麵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若不及時求變,恐怕難逃覆滅之命運。”

六條時熙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確實如此,但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大明雖強,其意難測,我們請求援助,無異於與虎謀皮,一旦大明真的介入局勢,後果難以預料。”

“還有選擇嗎?”後龜山天皇歎了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北朝勢力日盛,我南朝若再無外援,恐怕難以支撐。”

這句話是實話。

如果沒有大明之前的外交支持,讓室町幕府有了些忌憚,南朝根本就苟不到今年。

而跟中國的南北朝不同,日本的南北朝不是雙方沿著某條戰線劃分開的,而是以首都的相對位置來稱呼的,與其勢力分布是沒有相關的,南朝與北朝的勢力在地圖上可以說是以犬牙交錯,而南朝的統治核心就在四國地區,但同時在九州地區也有不少的支持者,在本州地區力量反而非常單薄,而南朝也僅僅是在一開始能夠跟北朝分庭抗禮,隨著後醍醐天皇駕崩,南朝勢力迅速衰微,而在南朝大將楠木正行在河內四條畷之戰中敗亡,北朝大將高師直乘勢攻陷吉野,南朝差點就被滅了。

隻不過“觀應之亂”的突然爆發,阻止了北朝統一的步伐,這場北朝內亂其實就是“公武之爭”,武士們擁護足利尊氏推翻建武新政是想把土地和權力從公家手中搶奪過來,建立一個全新的甚至比鐮倉幕府更強大的武家政權,持這種想法的急進派以足利尊氏麾下大將高師直、高師泰兄弟為首,而掌管政務的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則為了分化拉攏支持南朝的貴族和寺社勢力,被迫作出部分妥協,限製了地方豪族們的權力擴張,保護貴族和寺社占有的土地,這種做法就導致了“觀應之亂”的爆發。

故此,南朝趁勢反攻,雙方又一度成了平局。

而再次打破平局的,正是足利義滿。

足利義滿頒布了《應安半濟令》,這個法令,是根據《半濟令》發展而來的,也就是以法令的形式賦予地方上的守護大明以補充“兵糧米”的名義征收屬於公家、貴族和寺社莊園一半年貢的權力,此舉令支持北朝的各地守護大明實力不斷增強,也嚴重打擊了南朝的公家勢力,而隨著號稱“九州戰神”的今川了俊出山擔任九州探提,幾乎一舉平定了南朝勢力最強大的九州地區,從此南朝徹底走向衰敗。

隻不過,《應安半濟令》也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給了各地守護大名合法征稅的權力,收攏了大名的人心,但也導致了地方大名逐漸坐大,開始威脅室町幕府......這幕府將軍,說白了也不過是最強的諸侯,你足利義滿能當得,我便當不得?

因此,北朝在再度徹底壓倒南朝後,又陷入了內亂,不停地有守護大名威脅到室町幕府的統治,作為幕府將軍的足利義滿也遲遲不能集中全力對南朝進行最後的總攻。


最新小说: 冤種全家聽我心聲後,全員黑化 仙子不興煮,得用黑鼎涮 最強升級係統 太清傳人 穿越異界練小號 前世害我家破人亡?重生後我殺瘋了 沈少,你前妻又在打臉別人了 我的姑母是馬皇後 傅太太勇闖娛樂圈 暗夜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