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重要,也不重要。”南誾則補充說:“但核心仍在於軍事上的有效反擊,隻有讓明軍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威脅,他們才會考慮和談的可能。而和談的成功,也能為我們爭取到寶貴的恢複時間,屆時再配合各方麵,方能真正穩固。”
李成桂聽著眾人的建議,眉頭漸漸舒展。
他已經能站起身來了,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的建議都很好,不過,本王必須親征了。”
李成桂的話語如重錘落地,讓整個宮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
而謀士和武將們的腦海裡,此時隻有一個想法......李成桂的身體,能支撐住嗎?
畢竟,那次突如其來的墜馬,確實讓一向強壯的李成桂,身體大不如前了。
他緩緩站起身,步伐穩健地走到大殿中央,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位將領與謀士。
“南線明軍,不過是無足痛癢的小問題,老五這一仗雖然沒打下來釜山,但也把明軍給打疼了,接下來,留兩萬人與釜山的明軍對峙即可,剩下的人,都可以撤回來。”
“再加上這段時間從全國動員的士兵,介時,將有十餘萬眾。”
“此戰關乎高麗的未來,絕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將國家的命運寄托於他人的憐憫。唯有主動出擊,方能打破明軍的南北夾擊。”
李成桂的聲音,讓所有人的信心,都開始重新樹立了起來。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們說的這些,也都不無道理。”
說到這裡,李成桂的目光更加堅定:“本王決定,即日起整軍備戰,等到南線的軍隊回來,略微修整,便在開春的時候親率大軍北上,與明軍決一死戰。同時,命令各地守將加強防禦,確保後方穩定,為我軍前線提供物資,此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兀良哈部,尋求其支援,形成對明軍的夾擊之勢。”
眾將領與謀士聞言,無不精神振奮,紛紛起身領命。
鄭道傳率先表態:“王上英明,臣等定當竭儘全力,輔佐王上克敵製勝,重振高麗!”
南誾與趙浚也緊隨其後,表達了同樣的決心。
而隨著李成桂的一聲令下,整個高麗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軍事動員,從開京到各地郡縣,從士兵到百姓,每一個人都被卷入了這場戰爭之中......邊遠地區的百姓,雖然不用像是開京周圍的百姓一樣,需要當做民夫跟著運輸物資,但是他們的糧食,也必須交出來了。
畢竟,大軍隻要一動,消耗的糧食就跟待著不動,完全是兩個概念了。
而李成桂本人,更是以身作則,親自頻繁檢閱部隊,鼓舞士氣,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做最後的準備。
李成桂的亮相,也把所有關於他身體情況的謠言,直接擊碎。
兩個月後,整個高麗半島最嚴酷的寒冬,逐漸開始度過了。
隨著寒冬的尾巴悄然隱去,春日的暖陽開始間歇性地溫柔地灑在高麗半島的大地上,萬物有了複蘇的苗頭。
然而,這片土地上的氣氛卻並未因季節的更迭而變得輕鬆,反而因即將到來的決戰而愈發凝重。
在開京城外,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正在集結,十餘萬士兵不是那麼整齊劃一地排列著,但刀槍劍戟卻在陽光下閃耀著駭人的寒光,戰馬嘶鳴,塵土飛揚,讓沒有那麼嚴謹的陣型,也顯得極為震撼。
畢竟,人一上萬,從平地個人視角看來,那視覺效果就是無邊無際了。
這是李成桂傾儘全國之力組建的大軍,他們即將踏上北上與明軍決戰的征途。
其中包括以上萬老兵為架子重建的義興親軍左衛,完整的三萬義興親軍右衛,以及戰鬥力較強的千牛衛,還有從南線回歸的左右、神虎、興威三個衛。
嗯,其中左右、興威兩個衛,因為不是李成桂的嫡係,屬於被收編的,戰鬥力也不強,所以在釜山的戰鬥中,除了衛裡麵的重步兵,也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損失,他們一直被部署在右翼。
而跟左翼的血戰還有中間金吾衛的苦戰不同,左右、興威兩個衛在右翼一直在跟蒙古人對著磨洋工,雙方都是摸魚選手,心照不宣地打了個熱鬨......李成桂才給幾個軍餉?混口飯吃,不至於真拚命。
而損失不小的金吾衛和鷹揚衛,在決定暫時放棄徹底擊潰明軍南線以後,也就留下來在李芳遠的帶領下,與釜山的明軍長期對峙了。
李成桂站在高台上,掃視著這支即將由他帶領走向未知命運的大軍。
“出征!”
義興親軍的士兵們挺直了胸膛,齊聲高呼:“誓死追隨王上!”
千牛衛、神虎衛,喊得還有些精神,至於左右和興威兩個衛,就有些無精打采了。
但無論如何,義興親軍六萬人,加上千牛衛、神虎衛、左右衛、興威衛的四萬人,一共十萬人,這已經是高麗的傾國之兵了。
再加上五萬輔兵以及同等數量甚至更多一些的民夫,實際人數足有二十萬的大軍,從開京踏上了征途。
他們沿著蜿蜒的丘陵間道路,穿過肥沃的田野,向著北方的平壤進發。
沿途的百姓紛紛走出家門,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脅迫,獻上自己的口糧,然後還算健壯的,就被抓去當民夫。
無可奈何的婦女,則目送著他們離去,默默祈禱,希望自己的丈夫或者兒子能夠平安歸來......或者,祈禱自己還能活到開春。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軍逐漸接近了平壤。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每個人都知道,這場決戰將決定高麗以及他們個人的命運。
李成桂站在中軍大帳前,望著遠方隱約可見的平壤城樓,心中既有豪情萬丈,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二十八年前,他就在這裡擊敗過紅巾軍。
而那一仗,也是李成桂的成名之戰。
當年年底,二十萬紅巾軍渡過鴨綠江、攻入高麗境內,攻破了高麗國都開京,恭湣王南遷。
至正二十二年正月,高麗參知政事安祐與上將軍李芳實等九元帥率軍二十萬攻打開京,李成桂領兵二千人參戰,由東大門奮勇進擊,率先登城,立下大功。
正是這一仗,讓李成桂走進了高層的視野,從而風雲際會之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那麼,他能複刻當年的奇跡嗎?
李成桂心明鏡似的,接下來的戰鬥將異常殘酷,但他更相信,他還能贏!
哪怕,對手是藍玉!
這是李成桂作為一代名將的自信,畢竟,他在整個半島兩千多年曆史上,都是能夠穩坐前三的將領。
而經過了一個冬天,明軍雖然休養的不錯,但實際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他們後方的補給線因為沿海結冰的原因,依舊無法通過海路運輸。
而且,女真人的襲擾始終沒有斷絕過。
女真人對於大明,現在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有的時候,大明的輜重隊伍,就在山裡走著,而道路旁邊的雪鬆,就會“簌簌”地射出骨頭和石頭作為箭簇的箭矢來。
再加上明軍暫時統治的半島北方各地,在一開始也沒那麼穩當,李成桂手下組織的、鄉間豪強自發反抗的,各種事端層出不窮。
明軍不得不分兵駐守各個城池,保障補給線的安全以及地方的穩定。
因此,此刻集中在平壤城裡的明軍,跟冬天到來之前,並沒有增加多少。
因為之前隻顧著一路猛攻,廣闊的後方極度空虛,所以後麵來的北平邊軍,在渡江之後,幾乎都投入到了彈壓地方的任務中。
不過也是有好消息的,那就是反抗勢力被消滅以後,打著幫助高麗王室複國旗號的明軍,得到了絕大多數地主和士大夫的支持,並且因為軍紀還算是嚴明,並且沒有像李成桂一樣向百姓強製征收糧食,所以百姓對於明軍,也僅僅是出於本能的懼怕,並沒有太多的惡感,反抗也就基本沒有了,隻有零星的一些。
夜幕降臨,大軍在平壤城外紮營。
篝火點點,映照著高麗士兵們的臉龐。
這些士兵,有的很年輕,隻有十幾歲,有的歲數就大了,有四十多歲,而如今高麗半島,因為正處於地緣環境的劇烈變化,以及王朝內部矛盾加劇的時期,再加上有的時候各種天災,所以平均壽命也就四十來歲。
他們圍坐在一起,忍著餓談論著家鄉和親人,同時也交流著對即將到來的戰鬥的恐懼。
之所以要忍饑挨餓,是因為部隊裡的糧食,其實也不是那麼夠吃了......高麗這個國家實在是太過貧弱,即便是對於大明來講負擔目前還沒有多大的十萬大軍,同樣動員起來,那麼高麗就得用上吃奶的勁兒。
實際上,李成桂也是沒辦法。
要是他不主動出擊的話,等到明軍開春了準備好了,到時候的局麵會更加被動。
所以,與其被敵人給橫掃,還不如趁著自家沒餓死,有著一戰之力,趕緊用儘全部的力氣,去跟人撕咬一下。
畢竟從雙方的體量來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高麗軍在人數上,還是占據優勢的。
當然了,質量上就不是如此了,畢竟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建的部隊,還有一部分的部隊質量實在是堪憂,比如從南線回來的那些部隊。
而戰士們都用自己的方式給自己鼓勁兒,準備著迎接黎明時分的那場生死較量。
而此刻,在平壤城內的明軍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藍玉和朱雄英以及朱棣,都在想著明天的戰爭,同樣沒能睡好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