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巡撫鳳陽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3章 巡撫鳳陽(2 / 2)

“殿下有所不知,雖然朝廷免了鳳陽的賦稅,但那隻是針對田地的收成,我們這些貧苦百姓,本就沒什麼田地,多數是靠租種地主家的土地為生免了賦稅,地主們卻並未因此減少我們的租子,反而因為朝廷的恩澤,他們更加變本加厲,盤剝得愈發厲害。”

“加之今年春旱,雨水稀少,莊稼收成不好,地主們便以此為由,克扣了更多的糧食。我們這些佃戶,辛苦勞作一年,到頭來卻連口飽飯都吃不上。”

老嫗說到這裡,聲音已帶上了幾分哽咽。

朱雄英聽後,眉頭緊鎖,心中怒火中燒。

奇怪嗎?

不奇怪,一點都不奇怪。

曆朝曆代,曆來如此。

朝廷的恩澤,到了這些地主手中,成了他們盤剝百姓的工具,就是因為皇權是不下縣的,即便下縣,也很快就會跟地主同流合汙。

隻是作為龍興之地,作為中京鳳陽,還是如此,就多少有些駭人聽聞了。

他環顧四周,隻見村中其他人家也大多如此,破敗不堪,生活艱難。

“朝廷的旨意,難道就沒有傳到這些地主耳中嗎?”身旁的鐵鉉沉聲問道。

鐵鉉是疑問句,但又不是疑問句。

他在三法司係統打熬磨礪了這麼多年,什麼案子沒見過,自然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這些地主往往與地方官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朝廷的恩澤往往難以真正惠及底層百姓,更有甚者,他們還會利用手中的權勢,欺壓百姓,中飽私囊。

而聽了鐵鉉這句再明顯不過的提示,朱雄英心中已有了計較。

要想改變鳳陽乃至整個大明的現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很困難,必須要整個大明的經濟都發展起來,才能有戲,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但是解決不了問題,他還可以解決出現問題的人。

朱元璋式的懲貪確實沒啥用,直到有了朱雄英告訴他的考成法,才算是暫時扭轉了一些風氣。

但不得不說,懲治那些欺壓百姓、中飽私囊的地主與貪官汙吏,確實是能解決眼前問題的。

“老人家,您放心,此事本王定會上報朝廷,為鳳陽的百姓討回公道。”朱雄英語氣堅定地說道。

老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她顫巍巍地站起身,就要給朱雄英跪下。

朱雄英連忙上前扶住她,溫聲道:“老人家,不必如此,您和鄉親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本王理應為你們分憂解難。”

繼續前行,他們遇到了一戶正在為生計發愁的農夫,田地因連年乾旱而荒蕪,家中存糧早已耗儘,妻子臥病在床,幾個孩子餓得麵黃肌瘦,圍坐在破舊的灶台前,眼巴巴地望著空無一物的鍋底。

而跟之前的老嫗不同,農夫見到朱雄英一行人,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卻又迅速黯淡下去。

因為他很清楚,這些衣著光鮮的貴人,或許能給予他們短暫的幫助,卻無法改變他們長期以來的困境。

這一路上,朱雄英一行人遇到了許多類似的貧苦百姓,他們的慘狀如同一幅幅沉重的畫卷,緩緩展現在眾人麵前。

而一路走來的經曆,都讓朱雄英更加堅定了自己肩上的使命。

他不想成為朱樉那樣隻顧著自己享受皇家的榮華富貴甚至欺壓百姓的人,而是要心係蒼生,為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朱雄英一行人穿過破敗的村落,步入鳳陽府城,眼前的景象並未因城池浩大的規模而有所好轉,反而更添了幾分蒼涼。

鳳陽府城作為中京,看著很大,高大的建築物遠處都能看出來宏偉的規製。

但實際上,走到裡麵,就發現民生衰敗的厲害。

除了祭祀的祭壇以及宮殿群落以外,府城內的街道狹窄而泥濘,兩旁店鋪大多門可羅雀,偶爾有幾聲叫賣聲,也顯得有氣無力。

走在最前的解縉,眉頭緊鎖,這時候的解縉,還不是那個一心往上爬的官僚。

他低聲對身旁的朱雄英說道:“殿下,這鳳陽府城,竟是如此景象,與臣想象中的中京相去甚遠。”

朱雄英聞言,沉聲道:“今日所見所聞,皆是我大明之弊,也是我們此行巡視之目的所在。”

一行人繼續前行,來到一處看似稍為繁華的市集,但仔細一看,市集上的商品稀少且質量低劣,百姓們臉上寫滿了愁苦。

朱雄英停下腳步,走向一位正在賣菜的老農,輕聲問道:“老伯,這市集上怎的如此冷清?”

老農抬頭,見是衣著不凡的貴人,歎了口氣道:“貴人有所不知,這鳳陽府連年遭災,收成不好,百姓們連溫飽都難以為繼,哪還有餘錢來市集上買東西?再者,府中的大戶人家壟斷了資源,我們這些小本生意更是難以生存。”

朱雄英聽後,心中更添幾分沉重。

他環視四周,隻見市集上的商販們大多麵露愁容,偶爾有顧客光顧,也是討價還價半天,最終也隻能無奈離去。

“殿下,這鳳陽府的問題,遠不止百姓貧困那麼簡單。”夏原吉在一旁低聲道,“這裡的官員貪腐成風,與地主豪強勾結,欺壓百姓,中飽私囊,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朱雄英點了點頭,懲治貪腐、打擊地主豪強、改善民生,正是當務之急。

鳳陽府的知府,叫做徐安,此人是浙江鄞縣人,入仕後累官濟南府知府,後調任鳳陽府知府。

如果曆史線沒有變動,等到七年後靖難之役爆發,此人就會兼著南軍的轉運工作,而靈璧決戰以後,北軍從靈璧出鳳陽,被徐安暗中查明,於是拆浮橋絕舟船以守,讓北軍不得不繞路,朱棣繼位後將其貶戍雲南而終。

徐安並不知道朱雄英的具體行程安排,因此並沒有出城十裡迎接,等知道了吳王到來的消息後,方才匆忙整衣,帶著衙役們快步趕往府衙門口迎接。

鳳陽府的官員們聽聞吳王朱雄英親至,皆是又驚又喜,紛紛放下手頭的事務,趕來府衙前等候。

徐安站在府衙門前,望著遠處塵土飛揚中漸漸清晰的隊伍,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這位年輕的吳王,不僅深受皇帝寵愛,更有著不凡的才智與決心,此番巡視,鳳陽府的問題恐怕再也無法遮掩。

隊伍行至府衙前,朱雄英翻身下馬,目光掃過跪倒在地的眾官員,最終落在徐安身上。

他上前幾步,親手扶起徐安,溫聲道:“徐知府不必多禮,本王此行乃是為巡視五京,了解民情而來。”

徐安聞言,心中一凜,連忙道:“下官定當竭儘所能,配合殿下巡視,不敢有絲毫隱瞞。”

朱雄英點了點頭,示意眾人起身,隨後步入府衙。

府衙內雖略顯陳舊,但還算整潔有序,官吏們也都還算看起來有模有樣,可見徐安在治理上並非毫無作為。

然而,朱雄英也心中清楚,表麵的情況掩蓋不了實質的問題。

在徐安的陪同下,朱雄英一行人首先考察了府衙的文書檔案,查閱了近年來的賦稅減免記錄、賑災款項的發放情況以及官員的考核報告。

越看下去,朱雄英的眉頭皺得越緊,心中的怒火也越燒越旺。

“徐知府,這賦稅記錄上明明寫著減免了百姓的賦稅,為何本王在路上所見,百姓們依舊生活困苦,甚至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朱雄英將手中的文書重重摔在桌上,目光如炬地盯著徐安。

徐安臉色一白,連忙解釋道:“殿下息怒,下官在任期間,確實按照朝廷要求儘力減免了賦稅,但無奈府庫空虛,賑災款項有限,加之今年春旱嚴重,百姓們的生活確實艱難。”

他其實想說,再過兩月秋收就好了。

隻是這個話,他實在說不出口。

這裡有一點,那就是洪武前期,鳳陽府確實是免了十年賦稅,但後麵隻是減免,而不是徹底免除,畢竟官府也要運作的嘛。

所以,徐安也有徐安的難處。

“府庫空虛?賑災款項有限?”朱雄英冷笑一聲,“那本王倒要問問徐知府,這些年鳳陽府的賦稅都去了哪裡?為何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候,卻拿不出錢來賑災?”

徐安一時語塞,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若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恐怕難逃責罰。

朱雄英見狀,也不再追問,轉而道:“徐知府,本王此行不僅是為了巡視地方政務,更是為了替鳳陽的百姓討回公道。你即刻派人調查府內官員的貪腐情況,特彆是那些與地主豪強勾結、欺壓百姓的蛀蟲,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徐安聞言,心中一凜,連忙應承下來這位年輕的吳王絕非等閒之輩,他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隨後,朱雄英又走訪了鳳陽府內的幾處貧民區,親眼目睹了百姓們的艱難生活,他每到一處,都耐心傾聽百姓們的訴求,詳細記錄他們的問題,並承諾一定會為他們討回公道。

夜幕降臨,朱雄英回到府衙,心中滿是沉甸甸的責任感。

他坐在書房中,提筆寫下巡視鳳陽府所見所聞的奏章,他們攜帶了一部電台,奏章的內容,會被直接發到皇宮去,明天就能到朱元璋的案頭。

窗外月色如水,灑在朱雄英的臉龐上。

要想改變鳳陽乃至整個大明的現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終歸是要堅持“事在人為”的,隻要心係蒼生,勇於擔當,他就一定能夠為大明的百姓帶來希望。

次日,朱雄英又代表皇室,去皇陵祭拜。

守陵的官員,分彆叫做劉英和汪文。

這兩個人的長輩,對朱元璋都有大恩。

劉英本名劉大,是劉繼祖的兒子,劉繼祖何許人也?朱元璋所在村落的村中富戶,當年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長在一個月內相繼去世,正是劉繼祖慷慨地拿出一片土地,讓朱元璋安葬了親人。

而汪文則本名曹秀,是汪大娘的兒子,為了紀念汪大娘才改姓汪,之所以要紀念,是因為汪大娘改變了朱元璋的人生軌跡,當年鳳陽遭荒,失去家人的朱元璋眼看要活不下去了,是汪大娘幫助朱元璋置辦了一副禮品,送他去皇覺寺當了和尚,讓朱元璋活了下來,這才有了後麵的故事。

而等到朱元璋建立基業衣錦還鄉之時,這兩個恩人都已經不在人世。朱元璋把這份恩情,報答到了他們的祖孫後代身上,甚至劉繼祖和汪大娘的牌位,也被朱元璋安置在皇陵,世代享受皇室的香火。

朱雄英一行在晨曦中前往皇陵,沿途的莊嚴肅穆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

皇陵四周,鬆柏蒼翠。

劉英與汪文早已得到消息,親自在皇陵入口等候,兩人見到朱雄英一行人,連忙上前行禮。

“微臣劉英汪文),參見吳王殿下。”兩人的聲音在清晨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清晰。

朱雄英下馬,親自扶起二人,溫聲道:“二位不必多禮。”

二人恭敬地引領朱雄英一行人步入皇陵。

皇陵之內,氣氛更加莊重,朱雄英緩步走在青石鋪就的小徑上,在劉英與汪文的指引下,朱雄英來到祖先的陵墓前,隨後舉行了祭拜儀式。

祭拜完畢後,朱雄英又在劉英與汪文的陪同下,參觀了皇陵內的其他設施,他詳細詢問了守陵人的日常生活、皇陵的維護情況以及關於防止山火之類的安全防範措施。

而完成了理論上的主要任務以後,朱雄英就有充足的時間好好整頓一下中京鳳陽了。

奉天殿內,朱元璋也收到了來自朱雄英的消息,看到了朱雄英在鳳陽的所見所聞。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眼中閃過複雜的情緒。

隨著一頁頁紙張翻過,他的心情愈發沉重,鳳陽的荒涼與百姓的困苦,如同一記記重錘,敲打著他的心。

“咱的老家,竟已衰敗至此。”朱元璋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可置信與痛心。

這才多少年?這才二十多年啊!

難道鳳陽的老百姓,就得一輩又一輩的受窮嗎?

朱元璋早晨沒胃口,這時候正好馬皇後來給他親自送些粥喝,一旁的馬皇後見狀,輕輕歎了口氣,柔聲勸慰道:“陛下,鳳陽之事,非一日之寒。但好在英兒已去巡視,相信定能有所作為,為鳳陽的百姓帶來希望。”

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

“皇後所言極是,英兒乃是我朱家棟梁,定能不負咱的期望,解決鳳陽之困。”

隨即,朱元璋喚來侍立一旁的太監,沉聲道:“傳旨,命鳳陽府知府徐安全力配合吳王朱雄英的巡撫,務必確保吳王所提之措施得以順利實施。同時,責令刑部、都察院派遣得力官員前往鳳陽,徹查貪腐案件,嚴懲不貸!”

太監領命而去,朱元璋的目光再次落在奏章上,心中暗自思量。

朱元璋很清楚,要徹底改變鳳陽乃至整個大明的現狀,僅憑朱雄英一己之力遠遠不夠,還需從製度上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想到這裡,朱元璋提筆揮毫,開始設想他關於整頓吏治、減輕百姓負擔的改革思路。

在鳳陽府城,得到了聖旨的朱雄英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著。

他首先召集了鳳陽府的各級官員,宣布了即將推行的一係列改革方案,包括嚴懲貪腐、減免賦稅、興修水利、鼓勵農耕等。

官員們聞言,有的麵露喜色,有的則憂心忡忡。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知道,這位年輕的吳王決心已定,他們隻能遵從執行。

畢竟,這是嫡皇長孫,這是手裡捏著尚方寶劍的“天使”!

很快,大規模的搜查和扣押開始了。

鳳陽府城內,隨著朱雄英一聲令下,一隊隊身著飛魚服的隨行錦衣衛穿梭於街頭巷尾,目標直指那些涉嫌貪腐的官員府邸以及地主豪強的莊園。

徐安親自督戰,他深知此次行動的重要性,不僅關乎自己的前程,更關乎鳳陽百姓的福祉。

很快,就有幾處府邸被查出大量不明來源的金銀財寶,以及賬冊上觸目驚心的貪汙記錄,那些平日裡耀武揚威、欺壓百姓的官員和地主,此刻如喪家之犬,被一一押解至府衙候審。

朱雄英站在府衙的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心中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徹底清除這些蛀蟲,鳳陽才能有短暫的光明。

隨著搜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聚集在府衙外,這些平日裡飽受欺壓的人們,終於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可能,他們紛紛開始檢舉貪官汙吏。

朱雄英走下高台,親自扶起幾位年邁的老者,溫聲道:“鄉親們請起,本王此行便是為了替你們討回公道。從今往後,任何膽敢欺壓百姓、中飽私囊之徒,都將受到大明律的嚴懲!”

百姓們聞言,無不歡呼雀躍,整個鳳陽府城仿佛重新煥發了生機。

一時間,鳳陽府城內湧動著一股前所未有的正義之風。

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協助錦衣衛搜集證據,揭發那些隱藏在暗處的貪腐之徒,他們的聲音彙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讓整個鳳陽府城都為之震動。

朱雄英也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徹底根除鳳陽的貪腐之瘤,讓這裡的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些隱藏極深的貪腐官員也逐漸浮出水麵,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與地主豪強勾結,巧立名目,盤剝百姓,中飽私囊。

朱雄英對這些人毫不手軟,一律嚴懲不貸。

同時,他還下令將查抄的財物用於賑濟災民,修建水利設施,鼓勵農耕生產,力求從根本上改善鳳陽府的民生狀況。

鳳陽,不是沒有水。

鐘離之戰伏屍百萬,為之斷流的就是淮河,鳳陽境內就有淮河。

問題在於,淮河的水現在因為黃河的流入,不少地區都出現了改道和漫灌,主河道也離鳳陽越來越遠,所以必須開鑿大量的溝渠,才能實現對農田的灌溉,而這裡麵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肯定不是地主願意去承擔的。

在朱雄英的推動下,一條條灌溉渠道被開辟出來,一片片荒蕪的土地得到了水的灌溉,成為良田。

百姓們紛紛響應號召,積極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去,每個人都很清楚地知道,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

隨著時間的推移,鳳陽府逐漸展現出了新的麵貌,百姓們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然而,朱雄英並沒有因此而滿足。

鳳陽隻是大明的一個縮影,要想改變整個國家的現狀,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朱雄英離開了鳳陽,繼續從江淮地區北上中原,下一站的目的地是開封,他要走完自己巡撫五京的旅程,將改革的火種播撒到更廣闊的土地上。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


最新小说: 重生嫡女殺瘋了!紈絝夫君他藏不住馬甲 穿成農家長姐,開局養全家 靈氣紀元之逆天主宰 重生後我嫁給了渣男的死對頭安暖葉景淮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大秦,開局剿滅墨家至千古一帝 陰陽聖尊 霸道鬼夫別纏我 穿書七零嬌又乖,硬漢讀心寵又凶 逼我上梁山,你有這個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