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航海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6章 大航海(1 / 2)

洪武二十五年的年初,除了明軍在淡馬錫港與陳祖義為首的海盜集團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戰爭以外,整個大明周邊的局勢都顯得異常的風平浪靜。

雖然清化港的明軍傾巢而出,奔波了幾千裡海路前往救援,但安南人並不敢輕舉妄動他們很清楚,就算清化港守備空虛,拿下了清化港,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安南已經失去了北方的群山以及富良江作為屏障,而明軍屯駐在交趾、廣西、雲南、貴州的軍隊,隨時都可以集結南下,一旦觸怒了大明,安南幾乎沒有什麼抵抗的手段。

而小小懲戒了陳祖義以後,明軍也並沒有貿然集結兵力前往舊港報複舊港是南洋最大的港口,沒有之一,與淡馬錫港不同,那裡的情況非常複雜,不僅僅是處於海峽南端,而且是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中間地帶,也是三佛齊王國與滿者伯夷帝國的緩衝區。

所以,雖然是半獨立的三不管地區,但是那裡僅僅允許實力強大、但還不夠強大的勢力存在,並且需要這些勢力互相牽製,決不允許有任何一方,能夠壯大到獨自建立或者對抗一個國家的地步。

而這種微妙的平衡,會在陳祖義實力受損後,被稍微打破。

但其中隱藏的叢林法則,又會讓這種微妙的平衡重新恢複正常.除非,一個龐然大物向這裡伸出了爪子。

大明不能,至少現在不能去插手舊港的事務。

貪多嚼不爛,在引起三佛齊王國和滿者伯夷帝國的警惕乃至敵意之前,大明需要先把淡馬錫港建設好,建設好這裡的港灣,駐泊一支能夠控製區域製海權的分艦隊,以及足夠強大的、能夠稱之為“永備工事”的堡壘群。

這次立足未穩被陳祖義偷襲,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但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再出現一次了。

而且實話實說地講,僅憑淡馬錫港現在的明軍,也無力再發起一場對海峽南端的遠征了。

畢竟城牆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來修補,傷員需要救治,淡水和糧食儲備都已經告罄,而當地還沒有建立配套的民政和司法體係,這些都需要時間,甚至支援艦隊本身都做不完這些事情,必須要等到下一批從大明本土出發的艦隊抵達此地,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好消息是,淡馬錫港的明軍並不需要等太久。

在充分休整後,大明的第二次下南洋行動就要開始了。

相比於第一次最遠隻到達了占城國的沿海,這次下西洋艦隊會走的更遠一些,甚至淡馬錫港,都不會是他們的終點。

而在大明國內,經過大半年的發展,也在京城周邊,建立起了初步的工業,並且改善了整個京城周圍的交通運輸網。

京城到江南,除了原有的長江航道以外,還有了短距離的鐵路,以及水泥路。

一些機床,以及配合蒸汽機使用的老式發電機等比例模型,也通過陰陽炁海一並送了過來,隻不過這些對於大明世界來講還過於先進的技術,是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的。

苦修內力,自然是為了對外擴張。

整個洪武二十五年的基調,或者說主線任務,並不是巡視五京,也不是朱雄英就藩吳地,而是繼續向南洋擴展大明的影響力。

而隨著大明高層對於南洋局勢的更深入了解,以及越來越多詳實、可靠的情報傳回來,對南洋各勢力的判斷以及對第二次下南洋戰略的規劃也逐漸清晰而全麵了起來。

首先,是對於南洋各勢力的判斷,南洋地區雖然島嶼眾多、民族繁雜,但主要勢力可歸結為幾大類:一是以滿者伯夷帝國為代表的強大王國,這些國家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與領土控製力,是大明在南洋擴張的主要競爭對手;二是如三佛齊、暹羅等中等國家,它們或依附於大國,或尋求自保,態度多變,是大明需要謹慎應對的對象;三是眾多小國或勢力,這些勢力雖弱,但在特定區域內擁有一定影響力,是大明需要爭取或安撫的力量。

基於這些判斷,朱雄英與大明高層製定了詳儘的第二次下南洋戰略規劃。

當先的,自然是大明的拳頭。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人人都信服的真理,如果有,那就是拳頭。

野蠻與武力確實不能做到長久的征服,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沒有武力,那麼連征服都做不到。

為了確保淡馬錫港的事件不再重演,最要緊的就是加派水師,確保在南洋地區的製海權,通過派遣強大的艦隊巡航,展示大明的軍事實力,對潛在的敵對勢力形成有效威懾。

同時,就是在關鍵區域,如淡馬錫港等地建立堅固的軍事堡壘,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體係,確保大明在南洋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光展示拳頭是不夠的,與此同時還要有外交攻勢與利益交換。

除了派遣使者宣諭大明天威以外,還得利用大明的經濟與技術優勢,與各國進行利益交換,比如進行貿易,讓他們獲取大明的獨有商品等等,以換取它們對大明在南洋活動的支持與配合。

而這樣就能在貿易過程中,通過設立商館、開辟航線等方式,加強與南洋地區的貿易往來,同時利用南洋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馬尼拉的金礦,占城的木料,爪哇島的香料等等,來發展大明。

除了軍事和外交、經濟,剩下的就是文化方麵了。

現在綠教還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南洋地區,尚且屬於小眾,所以大明的文化輸出,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再加上南洋確實有數量龐大的漢人.這些漢人並不都是洪武開國的時候潤出來的,相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早在唐朝或者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來到南洋了,雖然同文同種,但經曆這麼多年的演變,跟大明的漢人,區彆還是很大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從文化上來講,都是一家人。

所以,對於南洋的文化輸出,重點就是傳播儒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固有的文化符號,增進當地漢人移民對大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至於鼓勵大明移民前往南洋定居,與當地人通婚繁衍,這些暫時還不考慮,畢竟大明國內的人口雖然二十多年來有爆炸式增長,但總體還是人少地多的狀態。

總之,南洋戰略的實施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遠的布局與持續的經營。

所以按照朱雄英的規劃,還是要先在南洋地區建立穩固的據點,主要就是水師的基地,這種基地越多,才能越為未來的擴張奠定基礎。

畢竟南洋戰略的核心,其實是“海權”,也就是大明控製航道的能力,而航道都是需要補給點的,這些補給點往往都是天然的貿易中心,也是軍事基地。

當然,大明國內也得為南洋戰略,傾斜更多的資源。

淡馬錫港。

經過了戰後重建,淡馬錫港很快從蕭條破敗中走了出來,明軍在淡馬錫港建立了高大的城牆,疏浚了航道,加固了防波堤。

得知明軍打敗了陳祖義以後,很多商人也陸續來到了這裡,消息開始一傳十十傳百,逐漸在整個南洋地區擴散。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的時候,淡馬錫港的人氣,已經算是極大恢複了。

港城的小酒館裡,來自白羊王朝的阿拉伯商人,還有帖木兒汗國統治下的波斯商人,南天竺諸邦的天竺人,南洋本地的漢人,都彙聚在這裡。

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各種語言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獨特的南洋風情畫。

空氣中彌漫著香料、汗臭與酒水的混合氣息,他們推杯換盞間,除了交流各地的商品信息以外,主要就是討論淡馬錫港乃至整個南洋的變化。

“聽說了嗎?陳祖義回到舊港以後,發誓要找大明報仇,現在正在大規模的招募海盜,可以說是來者不拒,幾乎整個南洋的海盜,都聚集到了舊港。”

一位身材魁梧的阿拉伯商人,用著不太流利的波斯語,拍著桌子,興奮地說道。

這是典型的看熱鬨不嫌事大。

“施進卿他們會允許嗎?”

“允許不允許又怎樣,現在舊港已經到處都是騷亂了,陳祖義鐵了心要找回場子。”

“不過靠他們想要擊敗明軍,恐怕是有些費勁了。”

“確實如此,我見那些巡邏明軍士兵,他們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簡直就像是從天而降的神兵。”

“跟帖木兒大汗的軍隊相比如何?”

一位波斯商人接過話茬,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讚歎:“就算是跟大汗的軍隊相比,恐怕也不遑多讓了。”

而聽到這話,商人們不僅對明軍,又多了幾分敬畏。

其實,從他們交流用的語言,就能夠看到,在當前的世界上,對南洋影響最深的是哪個勢力。

——他們都是用波斯語交流的。

顯然,帖木兒汗國,或者說傳統的波斯地區,從宋朝以來,就始終保持著對於中東、南亞、東南亞的廣泛影響力,而帖木兒汗國的崛起,則擴大了這一影響力。

帖木兒如今除了河中地區這個統治中心以外,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阿富汗,並且對西域數次東征,把東察合台汗國打到稱臣,然後西征征服波斯全境,並且於去年在昆都爾察河穀戰役大敗金帳汗脫脫迷失,北上掃蕩金帳汗國,獲得了亞美尼亞地區和阿塞拜疆地區,作為東西方貿易的中心點,可以說是真正的掌握了亞歐大陸橋的陸權,並且憑借著路權,開始拓展其海權影響力。

畢竟,除了陸路貿易,東西方的海上貿易,還是一樣都得經過西亞和中東地區。

而華夏在元朝時期,海上貿易雖然規模很發達,但其主體,依舊是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也就是所謂的“色目商人”。

隻不過眼下的帖木兒汗國,其實是有些偏波斯化的,所以自然就是波斯商人,占據了海貿的主導地位。

這實際上就是政治影響經濟的典型例子,而如果大明能夠持續地在南洋保持影響力,那麼相信過不了多少年,可能整個南洋地區,占據貿易主導地位的,就是都是漢人大商人了。

而歸根結底,政治的影響力,還是來源於軍事勝利。

商人是最懂得利益和變通的群體,他們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最新小说: 最強升級係統 太清傳人 穿越異界練小號 前世害我家破人亡?重生後我殺瘋了 沈少,你前妻又在打臉別人了 我的姑母是馬皇後 傅太太勇闖娛樂圈 暗夜墓影 七0風月季2 人在諸天,我是諸世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