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製度_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皇明聖孫朱雄英朱元璋 > 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製度

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製度(2 / 2)

而另一個不同就是,大明的適齡勞動人口,非常的多。

因為元末亂世,導致了人口大量減少,所以在洪武開國,天下安定以後,百姓開始大量的生育,而朝廷也是鼓勵這種做法的,畢竟勞動力越多,能夠種田的人就越多,現在屬於是人少地多,人是越多越好。

經過了二十四年的生育以後,現在大明的人口,已經來到了一個人口紅利時期,洪武開國後誕生的嬰兒,現在基本上都到了成年的年紀。

工業革命發展工業,需要的就是成年勞動力,有了成年勞動力,乾嘛還要搞童工?畢竟童工的勞動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而且非常容易生病,就算是很便宜,其實性價比也不劃算。

再加上大明作為農耕社會,隻要家裡稍微有點積蓄,都一向是鼓勵小孩子先上私塾念個一兩年的,就算沒有積蓄,在宗族管理下的鄉村,也會上族學試一試,是不是讀書種子,看一看就知道了。

畢竟對於大明的普通家庭來講,讓孩子走科舉這條路,其實是最容易改變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命運的,隻要家族裡這麼多孩子,出了一個進士.不,甚至不需要進士,一個舉人就夠了,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因此而改變。

正因如此,大明的鄉村裡,宗族才會普遍設有族學,而且朝廷也是鼓勵小孩子讀書的,弄了社學等等學校,包括書本、就讀、食宿等費用,都有相當的扶持,沒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會讓自己家孩子去當童工。

而英國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是沒有這種社會上升通道的,如果不去做工,那連地都沒得種。

大明的小孩,第一選擇是讀書,第二選擇是種地,第三選擇才是做工。

所以,英國工業革命沒有安穩的外部環境,也沒有足夠穩定的社會上升通道,勞動人口也不足,失地農民更是大量湧入城市,才會導致那種情況出現,而大明的情況,則比英國要好很多,就不需要顧慮這些問題。

工廠招工,光是直隸的青壯年勞動力,就根本用都用不過來,哪還輪得到童工?

畢竟,現在大明有六千多萬不到七千萬的人口,而直隸就是人口密集區之一,人口占比大概15左右,也就是將近一千萬的人口,光是京城都有上百萬人口,青壯年勞動力在直隸足有數百萬,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嗯,地獄笑話,人口結構極為年輕化,因為年老的基本都在二三十年前的亂世裡死完了。

而大明現在無論開設多少工廠,顯然都無法達到讓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狀態。

因此,根本就不需要開展工業革命,所需要的人力的問題,隻需要專心於賺錢就行了,而同樣作為目前在國土麵積、人口數量、經濟軍事工業能力上麵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大國,大明就像是十裡坡劍神一樣,刷到了滿級還沒出新手村,大明的力量足夠保證它慢慢探索並且統治整個世界的主要航路。

所以,海貿,還是海貿!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海貿的利潤確實令人眼饞,如果能夠不動搖大明的根基,不讓百姓四處移動的話,那確實可以作為大明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確實如此。”朱元璋也點頭讚同:“海貿的發展對於大明的繁榮至關重要,但如何推進,還需要仔細謀劃。”

“路引的事情”朱雄英提了一句。

“如果隻是直隸範圍內,其實好動,畢竟江北的淮安、揚州,以及江南諸府,一向都是聯係緊密的,西麵的安慶,南麵的徽州,百姓也都往京城跑,如今隻是擴大一些,放寬在直隸範圍內的路引限製,不僅是有利於招工,也有利於百姓往來。”

對於這件事情,朱標持肯定態度,因為實際情況就是如此,稍微放開一些,隻有正麵影響,沒什麼負麵影響。

朱元璋沉吟片刻,問道:“那依你們來看,放寬到多少合適?”

朱標說道:“安慶和徽州到京城是六百裡,淮安和鳳陽到京城是四百裡,蘇州到京城是不到五百裡,鬆江要遠一些。”

“路引先放寬到三百裡合適一些,西麵和南邊沒有太大的流動需求,如果隻是商人的話,諸如徽商,他們都是自己能通過分段運輸來解決的,而江北其實人口本來就少,再加上淮河現在雖然水患隱患比較大,但土地總歸是種的過來的,不適合大量南下,所以來京城的流動人口,主要是東邊鎮江府、常州府,以及北邊的揚州府、廬州府。”

從京城的情況來看,就是朱雄英說的這樣的,而且這也僅僅是從京城的角度來分析,直隸的路引製度從一百裡放寬到三百裡,所影響的也不僅僅是京城,比如一個鬆江人,原本可能去常州府就需要路引,但現在就不需要了,極大地簡化了出行成本,但是如果他想要到江北或者京城去,那他還需要路引,這是為了避免大範圍流動。

同樣,對於安慶人來講,他雖然不能向西去湖廣,但他向東的謀生空間,也同樣增加了,而江北的鳳陽府等地廣人稀的區域,這樣來講,也同樣解決了他們出行不便的問題,畢竟他們以前可能都沒出府多遠,就得辦路引,因為江北的府,麵積是遠大於江南的府的,一百裡根本不夠用。

這樣的話,稍微放寬了一些直隸的路引製度,但同時對於大明的其他地方沒影響,能夠促進京城和江南的發展,弊端是極小的,益處卻很大。

“那就三百裡吧,既然要改,若是二百裡反而有些雞肋。”

朱元璋對於這件事情,看得很開,大明的路引製度雖然是他設計的,但實際上類似的東西古已有之,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大明的百姓成為流民,可過度的控製人口流動,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眼下既然需要在直隸稍微放開,那朱元璋也沒什麼猶豫的人用術,不是術用人,政策製定出來都是為了實現一些目的的,如果當下的目的更重要,那就要適當修改,為當下的目的服務。

放寬路引限製,讓青壯年人口適當增加流動性進京做工的事情決定好了,朱雄英又說起了接下來的事情。

“還是之前的那件事。”朱雄英繼續說道:“考慮成立一個皇室投資公司,效仿元朝的泉府司,歸屬於內廷管理,將負責接管拆分出來的行業,並進行類似皇莊的投資。”

朱元璋和朱標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訝。

朱標開口道:“英兒,你的想法很大膽,不過,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引起朝野的議論,說朝廷效仿王安石,與民爭利?畢竟北宋王安石變法,做的其實也是類似的事情。”

“不是一回事。”

朱雄英微微一笑,解釋道:“時代不同了,商業也需要變革,這些被拆分的行業,能有今天的獨霸地位,其實說實在的,本就不是商人們憑自己‘努力’得來的,而是依靠朝廷的支持和特權發展起來的,現在也不是說把他們所有的產業和財富都奪走,隻是讓他們將其中的一部分,交割給皇室下屬的公司進行經營,避免行業出現獨霸交割一部分產業,對於商人們來講確實是損失,但對於百姓們來講,有什麼影響呢?一個行業有適當的競爭,對於百姓才是好事,不會讓商品的價格過高。”

朱雄英的話沒有說的太透,但其實朱元璋也聽明白了其中沒說的東西,那就是對於皇商們來講,其實交割一部分產業,跟他們時不時地被皇帝搞攤派,是沒有區彆的。

就算這些產業全都在他們手裡,朱元璋需要用錢了,或者覺得他們肥了,一樣是會搞攤派的,他們敢拒絕嗎?肯定是沒有這個膽量的,就比如當初沈家作為江南首富,被“捐贈”了不少京城城牆一樣,朱元璋的攤派,有的時候是直接讓他們自費去乾工程,解決一些朝廷暫時沒有人力物力去解決的問題,也有的時候,那就是直接收錢,相當於定期薅羊毛,而這個定期的頻率,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心情,以及對錢的需求程度。

“重農抑商”這四個字,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不服從攤派,那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家族都要跟著敗落下去,皇帝想要動一個商人,辦法簡直不要太多.甚至不要特意去想什麼辦法,一句話就已經足夠了。

還是那句話,你不想當這個皇商,有的是大商人想當,雖然會有遇到攤派導致資金鏈斷裂,整個家族走向絕境的情況,但大多數時候,朱元璋薅羊毛都是比較克製的,不會無限度地把皇商們薅禿了。

所以很多商人,想要登頂,想要突破現有的無形約束,都很想跟皇室搭上關係,畢竟成為皇商,簡在帝心,除了有了商業以外的出路,更重要的,就是能夠肆無忌憚地擴張,繼而在某一個或者幾個行業,形成獨霸。

因此這個邏輯是先有皇商,後有獨霸,眼下皇帝不打算讓皇商獨霸了,很多皇商的反應,反而是如釋重負。

雖然皇帝不會說,也永遠都不會明說,收走了他們的一部分產業以後,就不搞攤派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依照朱元璋和朱標的行為模式來判斷,這種攤派行為,在皇室的投資公司能夠自己造血盈利以後,一定是會減少減輕的,還是很注重吃相的,不會把場麵搞的太難看。

嗯,這種行為好像看起來不太容易理解,那如果理解為工業化起步初期,沒收國內外資本的資產用來發展工業,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一點?

“如今朝廷需要更加公平地分配資源,推動商業的健康發展,這種事情也是免不了的,而且,還是要給予這些商人一定的補償的,不需要朝廷出錢,給個政策就行了,讓他們在海貿領域擁有優先權,下次下南洋的時候,讓他們派船隻帶著貨物一起跟著,這樣他們也能從中受益。”

“這樣安排倒是妥當。”朱標點了點頭:“不過,如何確保這個類似泉府司的機構能夠不出現貪墨和濫權的問題?”

朱雄英早有準備,他解釋道:“目前是考慮參考泉府司的經驗,皇室隻負責監督賬目和不法行為,獲取收益,其他的還是交由聘用的掌櫃們負責,這些人按照業績來分紅。”

其實就是引入股份與職業經理人製度,皇室投資公司由皇室出資成立,擁有公司的最大股份,但具體經營則交由職業經理人負責,這些職業經理人需要具備豐富的商業知識和經驗,能夠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時,內廷充當了監事會的職責,對掌櫃這些“職業經理人”的行為進行監督,確保運作符合皇室的利益。

這就相當於,皇室是董事會,聘用來的掌櫃們是職業經理人,而內廷則是監事會。

至於誰來監督內廷,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暫時解決辦法都不理想。

這跟東廠監督錦衣衛,西廠監督東廠,內行廠監督西廠的邏輯是一樣的。

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說道:“強扭的瓜不甜,咱雖然可以直接讓這些商人獻上產業,但終究是麵子上不好看,也沒這個必要,這件事情還是要看看商人們是個什麼意見,要是都覺得不想出海,那現在國內的東西,倒也不必去大動。”

朱元璋對於施政的想法,都是比較謹慎的,一般來講,沒有定好的東西,可以去折騰,而定好的,最好就不要亂改了。

正因如此,朱雄英關於皇室投資公司的提議,才已經被擱置了兩次,不過這第三次,隨著海貿情況的改變,應該就要通過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


最新小说: 小天師四歲半,有五個大佬爸爸很正常 無限求生:原來你是這樣的小福星 婚從天降:陸少請關照 機械煉金術士 禍水紅顏誘君心 高達SEED之最後的歸宿 人間一劍 鳳隱天下 罵誰老師二次元呢 我功德無量,娘子是妖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