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沈旺意識到,又到了沈家表忠心的時候,哪怕族中的後輩子弟頗有顧慮,沈旺還是以自己在族中崇高的威望把所有非議壓了下去,並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出席這場宴會。
朱雄英的話音一落,宴會廳內頓時鴉雀無聲,富商們麵麵相覷有的麵露憂色,有的則神情複雜,他們都知道這位聖孫殿下的話意味著什麼.這是直接要讓他們在朝廷麵前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不過有袁忠徹放出來的風聲,很多富商也在往好的方麵想,一方麵來講,難道他們拒不交代自家經營的產業,朝廷就查不出來了嗎?不可能的,隻是時間和成本的問題,所以看起來是一個選擇題,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隻有一個答案。
所以從另一方麵來講,那就是這次的行動,其實也是他們給朝廷的一個投名狀,有了這份投名狀,朝廷也能放下心來。
讓他趕緊入座歇息,緊接著袁忠徹又給他介紹了其他皇商和京城裡頗有背景的富商巨賈,不過這些人的分量,顯然就跟江家和沈家相比就不是一個級彆的了。
剛才富商們的話語雖然嘈雜,但各自的態度,也已經被安排好的人所記錄了下來,朱雄英打算參考這些人的態度,來決定以後他們在大明商界的地位。
袁忠徹跟他們說了一些事情,富商巨賈們也已經討論出了結果,江元作為皇商代表,此時第一個站出來表態:“虞王殿下的提議,臣認為十分有必要,江家一直是在各行各業公平競爭的,願意響應殿下的號召,主動建立行會登記製度,並提交江家所有涉及經營產業的名單。”
朱雄英借口出恭,先走了出去,袁忠徹示意他們可以短暫商討,過了好長一會兒,朱雄英才回來。
“諸位,”朱雄英開口,聲音洪亮而堅定,“如今京城商業頗為繁榮,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實際上商人們是很希望得到官府認可與保護的,為什麼各地商幫都喜歡在京城建立會館、購買房產、置立義塚、專建碼頭,目的就是在官府登記備案,來獲得官府的認可,以確認其所有權,這樣有糾紛的時候一方麵是能說的清楚,另一方麵則是能跟官府搭上一條線。
所以,聖孫顯然是尊重他們在某些行業的主導權,才會將這件事情交由他們協助應天府衙去一起辦理,而這對雙方來講都好,如果沒有聖孫這句話,他們還得給應天府裡麵單獨去行賄和扯皮,到時候有可能爆發的衝突更多。
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真有聚寶盆,名字叫做“寶鈔提舉司”.好吧,有點冷笑話了,而且對於百姓不是那麼好笑。
袁忠徹第二個介紹的,則是大名鼎鼎的京城沈家。
不過接下來朱雄英的話,可就讓這些富商巨賈有些如坐針氈了。
至於在明末大名鼎鼎到把大明都給賣了的晉商,這時候雖然已經因為“開中法”,作為軍糧運輸的最後一站而發家,甚至為了降低成本直接本地開墾荒田種糧食當軍糧而成了大地主,但這個商幫的影響力,還僅限於北方,在京城並沒有什麼影響力。
而且,要名單乾什麼?難道真的是為了看看他們的產業,看看小秘密嗎?不,在這些富商巨賈眼中,這就是讓他們自己提供一份自己身上的心肝脾肺骨肉能做成什麼菜的菜單!
可是,他們已經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了。
沈旺顫顫巍巍地就要給朱雄英行大禮,朱雄英連忙扶住了他,這老頭肉眼可見的身體不好,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能挪動到這裡都很費勁了,沒必要讓人行禮,而且大明在朱元璋的倡導下也頗有敬老的風氣,朱雄英的行為是非常合理的。
關於沈家尤其是沈萬三,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也就是當初定都應天府,要新建現在內城的城牆,由於國庫空虛沒錢,所以沈萬三資助了錢財,建了三分之一的城牆,還說要出錢百萬兩黃金來犒賞三軍,因此朱元璋大怒抄了沈家並將其流放雲南。
“四海商會的經營名錄同樣交上來一份,有些行業要退出,而有些尚未興起的行業,本王也需要四海商會來帶頭投資。”
沈旺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無論這次聖孫打算從他們身上割下多大的一塊肉,沈家都必須要同意,而且是痛快的同意,隻有這樣,沈家才能在往後的皇帝這裡延續下來。
朱雄英把要求他們主動幫助應天府衙對京城篩查和建立行會製度說了一遍,這一點並不新鮮,隨著水運行會的成立,京城裡這些消息靈通的商人們,已經清楚遲早會有這麼一天了,而聖孫的態度對於他們來說其實是好事,因為行業篩查這件工作雖然紛繁複雜,但同時也掌握著對於行業本身來說相當大的權力,譬如行會裡的領導者誰上誰不上,這就都是很有說法的事情。
“明白。”
嗯,故事嘛,也就是聽聽,實際上的事情差異還是很大的,或者說天差地彆也不為過,還有什麼沈萬三獲得了一個聚寶盆啥的,更是民間的謠傳要是世界上真有聚寶盆,也輪不到他家能拿在手裡。
目送著朱雄英離開,袁忠徹今晚其實一直在旁邊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在他看來,由小見大,這位聖孫不僅有著遠大的抱負,更有著實施這些抱負的能力,父親所言“袁氏一族的未來就係在聖孫的心意上”,這句話所言不假。
袁忠徹有理由相信在這位聖孫的帶領下,不僅僅是京城的商業,連整個大明的商業,都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袁家和四海商會,是一定不能落伍的。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