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客人們就都到齊了。
“介紹一下吧。”朱雄英說道。
袁忠徹給朱雄英挨個介紹:“這是徽商江家的家主,江元江博士。”
歙縣江家是從元末開始發家,當時已經頗有積累的江嘉通過發放印子錢也就是高利貸來牟取暴利,並且經營著徽商的傳統產業,也就是文房四寶、漆、木、茶葉、米穀等生意當年老朱率軍入徽州的時候很缺軍餉,江家這一代的家主江元一次性地掏了十萬兩白銀犒勞軍隊,要知道,這可是明初的十萬兩白銀,購買力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而且白銀不是法定流通貨幣,有等值銅錢的商人絕對不少,但一次性能拿出來這麼多白銀的,隻能說是寥寥無幾。
隨後,江元又不斷地資助明軍,贏得了朱元璋的好感,因此洪武開國後,江元因功授以博士的官職,這是一個學政係統裡的閒職,但不管怎樣都是正經的官身,算是對他的犒賞,並且在商業上也有一些默許江家發展的特權,徽商江家一躍成為皇商,也正因如此,在一眾豪商中,江元是唯一一個光明正大地身著綢衫的人。
嗯,大明律規定“農民之家,許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隻許穿絹布;如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綢紗”。
老者看起來頗為儒雅,對著朱雄英一板一眼地行了臣禮:“臣江元見過虞王殿下。”
實際上這是一個標準的謠言,因為沈萬三壓根就沒活到京城修城牆的時候,在元末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出錢修城牆的是眼前的沈家第二代家主沈旺,而即便是沈旺,他出錢那會兒都已經是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了,而且修的也不是三分之一的京城城牆,而是城牆的兵馬道台階,這也是沈萬三為朱元璋修築城牆這個故事的原型。
不過沈旺給朝廷捐了四座官營酒樓倒是真的,至於沈家被抄家則是因為沈旺的女婿顧學文牽涉進了藍玉案,繼而連累了沈家,而現在壓根沒發生這件事情,所以沈家還是好端端的京城首富。
而除了袁宅裡的人,朱雄英也安排了其他人偽裝做仆人偷聽,所以他並不擔心袁忠徹利用這件事情,來打壓異己,給四海商會牟取特殊的競爭利益。
接下來的宴會,這些富商哪怕麵對袁宅準備的美味佳肴,也顯得有些味同嚼蠟了。
“回稟殿下,已經如實記下來了。”
而這一幕,也讓其他富商巨賈頗為豔羨,畢竟他們連自稱“臣”的資格都沒有,更是不敢穿綢衫。
“除了剛才說的主動建立行會登記製度,對你們經營的各行各業也需要進行規範管理,各家需要主動提供涉及經營的全部行業和產業的名單,其中既包括在名下的,也包括實際控製的,到時候交由錦衣衛核實。”
“今日他們說的話可記下來了?”看著空蕩蕩的宴會廳,朱雄英問袁忠徹道。
而這也是朱雄英效仿朱元璋給他講過的一個故事,就是當年陳友諒來犯時,朱元璋故意裝作遲到,在偏廳偷聽將領們的態度。
隨著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的表態,其他富商也開始紛紛附和,儘管有些人心中仍有不滿,但在聖孫殿下的威儀和兩位最有話語權的老人的帶頭下,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決定。
宴無好宴,而朱雄英也不打算跟這些喜歡討價還價的富商多客套些什麼,而是選擇了直接以勢壓人。
“老朽見過虞王殿下。”
目前沈家已經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子弟開始主持家業了,而作為族中最有威望的沈旺如今已經年近八旬,比江元還老得多,他早就不再擔任沈家的家主,隻不過這次得知了聖孫要設宴的消息,一向機敏的他還是決定進行人生的最後一次投資.當初沈榮、沈旺兄弟作為沈氏家族的繼承人,就在江南地區率先對朱元璋表示忠心,敬獻黃金萬兩,沈氏家族也在洪武年間得以發展,甚至沈榮之子沈森被封為廣積庫提舉,沈旺的侄子沈玠也被封戶部員外郎,雖然沈旺本人沒有官身,但也算是在朝廷裡有了根腳,沈家的生意才因此越做越大。
至於朝廷會從他們身上割走多少肉,誰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把他們逼到元氣大傷的地步,大明對待商人雖然鄙夷,但明麵上是一回事,實際上卻又是一回事,二十三年來,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滅商的惡性事件,對於商人財產的保護,大明還是做的還是很到位的不承認私有財產,但也不會去破壞現狀,最多就是財政緊張的時候需要豪商們主動捐點錢,一次捐完也就過去了,消停個數年甚至十數年都是尋常事,不會隔三差五就搞這種捐款的。
沈旺也顫聲說道:“沈家也支持聖孫的決定。”
宴席開始,朱雄英端坐於上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在場的每一位富商,富商們沒人敢麵對他的目光,都垂下了頭。
今天來參加宴會的這些人,主要就是經營兩淮鹽場食鹽轉運的淮商,以及浙商、徽商,粵商隻有一人。
而且行會登記這件事情,也確實是屬於大勢所趨,此前各地官府就多次革除私充行頭,行幫在官府備案,同業同幫推舉的行首就得到官府認可,反之若未經同業認可,或借端科斂或意在阻工把持,便是私立行頭,官府一概禁革,譬如蘇州府的木業、裘業、燭業、煙業、宋錦業;鬆江府的燭業、棉紡織業;杭州府的絲織業,這些地方官府都曾有過革除私立行頭之舉,如今在京城正式的、大規模的進行行會登記並不奇怪。
嗯,或許對於朱元璋來說,這種沒事就去雞窩裡掏幾個雞蛋的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才是最方便的商業管理模式,至於母雞們每天吃多少、吃什麼,他並不在意。
宴會又進行了大約不到半個時辰,在朱雄英已經認清楚這些豪商巨賈以後,就結束了。
朱雄英看著眼前的場景,商人們都是最懂利害關係的,並沒有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舉動,這讓他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