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八個多個小時的孵化,第一台由蘇娜操刀設計的工程機器人終於產出,迎來驗收與檢驗。
其外形像極了裝載地麵作業組件的小幾,但尺寸大了許多,高度為二十米,機械臂展開可以更高,使用大型機器人加工廠產出。
其功能也幾乎和小幾一樣,但沒有了那些後麵加上去的武器。
但相對的,其體內集成了更多的工程工具,適應幾乎所有地形,還擁有飛行功能,能快速完成建造。
這其實是蘇娜交出的第二個設計方案,有些敷衍,但完美符合楊逸的要求,要低成本、孵化快、節能高續航、具備一定的智能和攻擊能力,最後還要適應各種地形環境。
綜合以上所有要求,蘇娜直接照搬了小幾的設計,稍微改了改尺寸和集成的組件,弄出了這樣一台工程機器人,命名為“大幾機器人”。
其實蘇娜一開始的設計不是這樣的,她提議製造納米級機器人,由母體搭載和供能,同時具備利用環境物資,複製自身的能力。
這樣的話,隻需一台機器人,就可以產出無窮台新機器,最終實現自動生產建造。
但這樣的設計並不被有限奇跡工廠承認,直接被駁回,理由為“不科學”。
“這個工廠絕對可以辦到,隻是故意不生產而已!”
蘇娜篤定道,對這工廠的好感度驟減,然後反手在極短的時間內,交出第二個設計,然後有了現在這台“大幾機器人”。
“這有限奇跡工廠或許不適合類似蘇娜那樣的學者使用,因為很多危險的想法都會駁回。”
楊逸暗暗推測道。
因為蘇娜的第一個設計方案其實非常危險。
一旦納米機器人失控,那麼很快就會波及到整個世界,危險性甚至不亞於死疫擴散。
後續的機器人設計方案,楊逸可能會親自操刀,因為設計並不需要太注重科學理論知識,隻需要拋出相對合理的設定就行了。
不過蘇娜後續還是發來了好幾個設計圖,全都和研究有關,因為她意識到一些研究工具改為用有限奇跡工廠生產更具可行性,例如具備電子顯微鏡級彆放大效果的放大鏡。
隻是該道具孵化成本有點高。
孵化這樣一個放大鏡需要的物資換算成海螺幣,在一百億以上,因為太誇張了。
越不切實際的道具,其孵化與生產成本就越高。
像大幾機器人孵化隻要五百萬海螺幣,生產就更便宜了,主要原料是鋼鐵。
所以該想法隻能暫時擱置,等後麵錢和物資寬裕了再說。
楊逸立刻安排工廠不間斷,24小時生產大幾機器人,同時把他們討論定下的商業區的規劃圖上傳到了這些機器人的計算機裡,讓他們照著建造。
隨後是防禦設施,也得基礎工廠生產,然後完成組裝。
先簡單定為了長射程導彈發射器、水下魚雷、大炮以及機炮四類,性能談不上多好,因為要求孵化快,成本低,短時間內造出足夠多的數量。
然後是恐懼滅殺炮。
這個超級大炮因圖紙格式化的緣故,隻剩下了炮彈生產工廠,修複和建設卻成了難事,還得弄個設計圖重新孵化,這幾天估計完不成。
楊逸把武裝蒸汽島的重任幾乎全權委托給了鋼鐵兄弟會,因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這個了。
等以後錢和物資多了,他們可以再考慮設計更強、更誇張的武器。
所有方案都已定下,大幾機器人立刻開始建設。
因一開始機器人數量不多,運力有限的緣故,很多鋼鐵兄弟會的成員也加入了建設中,還包括換裝地麵作業組件的小幾以及包括老船長在內的鐵骸骷髏,全在忙碌。
最低要求為,四天內完成至少一條街道的建設,然後鋪設儘量多的防禦性武裝。
這段時間楊逸在島上,火力不足也沒關係。
時間又過去了兩天。
他們購買的基礎物資來了大半。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工廠從今天開始火力全開,島上開始彌漫起白色的霧氣,實際為工廠生產過程中冒出的白色霧氣,溫度並不算高,但能持續存在很久。
楊逸額外新添了三個大型機器人工廠。
基礎工廠的數量更是翻了一倍,極大的增強了基礎產能。
這些天,他們也產出了兩台黑金塗裝款的大幾機器人,建造速度是普通機器人的三倍以上,力量更大,工具效率也更高。
而且一些生產處的火炮也有黑金款式,不止是機器人。
資源暫時不緊張後,餘大偉他們也測試了扭曲船舶加工廠。
(卡文,正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