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放棄安南的三條理由對現在來說都不是問題,安南的領土至少是廣西的一個半大,地域比廣西要好太大了,
根據當年大明統治的記載,安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平原大約為三千萬畝,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平原六千萬畝,合計是九千萬畝。
即便除去三成百姓居住,也還能開墾出六千萬畝耕地。
安南降雨充沛,高溫和陽光充足,土壤肥沃,以大明的種植技術,產量搞不好能達到三石,
加上一年三熟的特性,一年僅僅兩大平原就能產出五億石糧食,算是沿海的平原,估計能達到七億石。
大明有八億多畝耕地,全年才產出十五億石糧食。
安南多少人?五百萬撐死了。
大明多少人?兩億。
大明人口是安南的四十倍,糧食產量不足安南的兩倍,這其中的差距是何等的誇張?糧食才是根本,扯其他的都沒用!
其二,開海貿需要港口,中轉和補給,最南端靠近馬六甲,安南納入大明,更有利於控製海峽水道,
你要知道派軍隊漂洋過海的去駐紮是孤軍深入,可安南納入後,那就是前端,震懾力完全不一樣。”
說到這裡,秦良玉沉頓了片刻,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繼續道:“至於說人心不穩、獨立意識強,更不是事兒,
鄭阮兩方打了多少年了?從正德十五年開始一直打到現在,一百一十多年了。
中間還有莫、高等幾大勢力一直攪和著,百姓早就厭倦了,需要一個勢力徹底統一起來,給百姓安穩的生活,
而曾經的宗主國大明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本來就是大明的一個布政司。
二十年的直接統治,安南的文化、經濟等等都受到了大明的影響,他們心裡麵也好接受。
再者,打了這麼久了,兵力打得差不多了,等徹底滅掉鄭氏,他們撐死了十萬兵力,
再入侵我們,我們打過去,將他們有生力量徹底打完,他們想反抗都不行。
最後,為了保險起見,再遷遷移一些百姓過來,諸如從陝西、河南、廣西、雲南等地前移一些過來,
陝西連年大旱,看樣子還要持續幾年,來這種地方那求之不得,
河南人口太多了,廣西和雲南等山地多,耕地少,遷一些來,給足補償,也不是問題。
隻要糧食充足,人口對大明來說都不是事兒,遷移三十萬過來,幾年過去,就能達到一百萬人;
再開設大明學堂、商貿往來、海貿中轉等等,不出一二十年就能徹底融入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糧食,還是海貿,或是其他,安南納入大明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至於緬甸那邊,雖然沒有安南這邊位置好,但農業卻是和安南是一樣的,
且與雲南接壤,雲南、貴州、廣西相連,山多路險地少,想要靠大明北方來發展,很難。
但緬甸和安南……甚至說暹羅納入大明了,那麼海外諸國的貨物就能從這些地方的南端登陸,橫穿後進入這幾地,帶動這幾地的發展。
至於說山高林密穀深都不是問題,修路唄,糧食隻要充足,就有銀子,修路都不是問題。
或者說走水路,你不要忘了,怒江流入緬甸,瀾滄江和紅河流入了安南。
雖然在大明境內沒法通行,但我們可以人為的改一改,無非是時間問題。
秦直道、京杭大運河、萬裡長城、關中水利的各渠,哪個不是大工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