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接管,也好辦,建奴三方進攻時,部分官員、世家都已經被乾掉了,也沒有軍隊了,我們駐紮一兩萬人就足以應對任何問題了,
在朝鮮境內扶持一批士族起來,從大明調幾十位官員以及百餘位國子監的貢生,再抽調幾百名胥吏,三年後給予升遷,
如此之下有的是胥吏願意去朝鮮境內拚命乾活的,接手也就不是大問題了。”
“袁閣老所言甚是,臣附議!”
“臣等附議!”
……
“那此事就這麼定了!”
崇禎沒有絲毫的猶豫,而後看向吏部尚書房壯麗:“房愛卿,挑選官吏之事交由你們吏部了,
根據朝鮮的城池數量,配備一名主官、兩名國子監貢生、五名胥吏,六部各出一名員外郎,朕希望,建奴覆滅之時,你們能入朝迅速接管!”
“臣遵旨!”
“另外朕準備讓劉鴻訓擔任朝鮮布政司的布政使,諸位以為如何?”
“劉鴻訓?”
房壯麗輕聲道:“陛下,可是自稱四素山房主人的劉鴻訓?”
見皇帝點頭,房壯麗立刻道:“臣以為可行,劉鴻訓雖然中進士晚了些,年齡也大了些,但卻是曆經萬曆、泰昌、天啟三朝,忤逆魏忠賢被貶為民,
更重要的是他在泰昌元年出使朝鮮,對朝鮮頗為了解,由他擔任朝鮮布政使倒是頗為合適。”
對於劉鴻訓的資料,房壯麗隨手拈來。
主要是因為皇帝登基後讓他審查天啟年間被魏忠賢貶職的官員,劉鴻訓就是其中之一,且口碑不錯的人。
“既然你認為可行,那就傳令劉鴻訓即刻進京,讓他隨大軍一同入朝,待接管朝鮮後擔任朝鮮布政司的布政使。”
“臣遵旨!”
朝鮮的未來就在這三言兩語之間給定了下來。
而後崇禎繼續道:“蒙古諸部怎麼處理?雖然蒙古諸部的十餘萬精銳會在朝鮮給乾掉,但他們在蒙古草原還有數十萬民眾,也還能抽調數萬可戰之兵。”
“陛下,在土默特歸順後就已經定下了蒙古諸部歸蒙古理藩院管轄,既然如此,那蒙古諸部就讓土默特順義伯卜石兔去處理,
能如土默特一樣放下兵器、解散軍隊,歸順我們更好,若是冥頑不靈,那也隻能將他們的有生力量全部滅掉了。”
“臣附議袁閣老所言,歸順是最好的結果,我們雖然有滅掉他們的實力,可他們是徹底的遊牧民族,草原就是他們的家,
茫茫草原,他們若是一心想要逃走,彆說我們撒進去幾萬大軍,就是幾十萬都很難準確的找到他們,
長途跋涉、補給困難,尤其是攜帶了對抗騎兵的戰車、火器等輜重,剿滅更加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