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卿,你是了解朕的,隻要對大明有利的,朕都能聽的進去,說吧!”
袁可立重新坐下,深吸了口氣:“陛下,自土木堡之後,大明重文輕武,以至於出現了很多外敵犯邊的屈辱,
重文輕武的後果就是缺少具有很高戰略眼光的帥才,這也是為何大明屢次出征蒙古,卻沒有太大收獲的原因了。”
“陛下登基以來,提拔了不少將領,諸如滿桂、黑雲龍、楊肇基、孫傳庭、周遇吉、曹文詔等等,都可以說是良將,將才。
這遠遠不夠,因為陛下要讓周邊諸臣服,這非帥統兵不可。
陛下在龍井關和草原之戰的調度,有太祖成祖風範,可陛下畢竟是一國之君,不可能時常禦駕出征的,這個時候,帥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目前的情況看,大明具備帥才潛質的有兩人,臣說的是有潛質的,成不成不好說。
一是袁崇煥,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卻被他的性格缺陷所阻,過於專橫、自信、暴躁,
如果這種性格改不了,他永遠都隻能是一個還不錯的將才,
而且從曆次的表現中看,他擅長防守戰。
更大的問題是,以如今調查的結果看,對大明的忠還需要考量。
第二就是洪承疇了,雖然之前沒有經曆戰爭,但在這一戰中展現出的調度、布局,對人心的洞察等等都堪為上上之選,
而且從自入官場開始,幾乎各個層次的官職都經曆了一遍,耐得住性子且果決,如果給機會培養,或許真能成為一名帥才,最不濟也是半帥之才!
但他也是有短板的,過於狠辣、剛直、短於承受和抗壓,也需要有人在旁邊提點和監督。”
ps:洪投降那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還未發生的事情,就不要強加到現在了,環境能造就人。
聽完袁可立的話,崇禎愣住了。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袁可立和孫承宗想這麼遠,竟然會想到培養一名帥才。
更沒有想到會如此看好洪承疇。
什麼叫帥才?
有道是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
再說的通俗一些,那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袁愛卿,你這麼看好洪承疇?”
“不是看好的問題,是按照大明現狀選擇最合適的,最主要的是年齡,他才三十六歲,這是最大優勢。
幾年後臣等離任,他剛剛成長起來,二十年後,他才不到六十歲,
到那個時候,講武堂的學生都成長起來了,後繼有人,如此大明至少能鎮壓周邊諸國百年。”
“袁愛卿,那你和孫愛卿呢,你們兩人都是當世名臣,不是帥才嗎?”
“我們?”
袁可立沒想到皇帝會如此問,頓時愣了一下,但隨即道:“陛下,臣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
縱觀這官場的四十餘年中,雖然也曾帶過兵,也出了一些成績,但臣更適合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