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局勢再穩定一些,將中樞的軍、政再分離,搞一個與內閣對應的軍機處。
內閣負責行政和民生,也就是掌控大明的財政經濟人事大權。
軍機處負責一切軍事訓練和調動、戰爭、戰術、戰略等等製定。
軍機處需要內閣的錢糧等等供應和保障,內閣需要軍機處軍事震懾,兩者相互牽製又相互配合。
當然了,最終決策權掌控在皇帝手中,居中調停,
否則兩個隻能是相互牽製了,尿不到一起去,那麻煩就大了。
“第二件事情,是關於大同鎮的事情!”
崇禎說到這裡,看著袁可立:“袁愛卿,你將情況給諸位愛卿說一遍!”
袁可立上前,然後看著眾人:“諸位,兩個多月前陛下在宣府砍了土默特使團……目前的情況是,我們擔心建奴或者林丹汗打完了,會入侵大同劫掠補充物資,
而大同鎮的情況有些不容樂觀,所以陛下考慮從其他地方調三萬大軍入駐大同鎮,協助大同防守!”
袁可立花了半刻鐘的時間,將土默特、察哈爾林丹汗、建奴的情況講了一遍。
但隱去了大同軍中的具體情況和大同鎮接下來的具體計劃。
“諸位說說吧,從哪裡調軍比較合適?”
眾人陷入沉思之中。
好一會兒之後,禮部尚書劉宗周輕聲道:“陛下,目前來看,隻能從山西和北直隸的都司抽調一部分軍士了。”
“劉大人,想法是好,但不太可行!”
劉宗周剛說完,兵部尚書侯徇就出聲:“現在衛所是什麼情況,這一次我下去以後才徹底的了解,
調人自然是可以,但這群人基本荒廢了,讓他們做做雜活、運送一下物資勉強還行,
協守大同就算了,彆一開戰,敵人還沒打進來,他們自己就跑了,
其次就是一個衛所抽個五百到一千人,按照三萬算,就得三十到五十個衛所,到了大同很難協調在一起,配合不好更容易出問題!”
眾人一聽都沉默了,衛所的糜爛他們也很清楚,否則遼東就不可能搞募兵製。
“調太原鎮的?”
“不行,他們要防守河套平原的外敵!”
“延綏鎮?”
“延綏剛剛換了總兵,還在整頓中,自己都顧不過來,哪能抽出兵力!”
內閣六部在討論著,本地衛所不行、邊鎮也不行。
大同最近的是宣府和太原鎮偏關),相距都在四五百裡左右。
可太原現在隻有三萬餘人,要防守一千六百餘裡的防線,防守還行,但想抽萬把人出來根本就不可能。
宣府現在在整頓,定編雖有八萬餘人,可吃空餉嚴重,老弱病殘也多,
雖然滿桂整頓了兩個多月了,重新招了人,但戰力真不一定能高到哪裡去。
且北京城的北屏障,根本就不能調動。
除這兩鎮外,其餘六鎮倒是有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