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公調來山海關你們都在這裡七八年了,你們不知道我哪裡會知道!”
張維賢瞪了幾人一眼:“這些重要嗎?祖家怎麼發家的,在遼東做了哪些事情彆說你們沒有聽到一些風聲。
軍餉虧空、走私、豢養私兵、偷稅漏稅、欺上瞞下、賣官鬻爵等等,哪一樣都能砍上幾人,而這些他們都占全了。
但無論怎麼說,祖家對大明是有功的,祖家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遼東局勢的穩定,這對對外的抗擊建奴起著積極的作用,
雖然在對外抗擊建奴的過程中雖然存在著水分,但肯定是有功勞的,尤其是寧遠大捷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說到這裡,張維賢又抬頭看向海麵,似乎是想看到皇帝的戰船:“陛下登基後清除黨爭,澄清吏治,但並沒有對遼東將門動手,
這裡麵除了遼東將門關係到遼東穩定外,估計也有戰功的考慮。
建奴覆滅後,陛下依舊是沒有對祖家動手,但祖大壽並沒有毛文龍看的那麼透徹,解散了自己的羽翼。
所以毛文龍成了遼東都司指揮使,而祖大壽則隻是一個遼東都司指揮同知。
相差半級卻是天塹之彆,終其一生都可能跨不過去,這就是皇帝的警告。
或者祖大壽想學毛文龍,但兄弟子侄不願意放棄高官權利,哪些聯姻的家族也逼迫著他不能放棄。
一旦祖大壽成了孤家寡人,那麼這些聯姻的家族絕對是第一個被清算的。
建奴覆滅兩年了,皇帝一直沒有對祖家動手,可這次卻是派出了勇士營,估摸著東征失利讓祖家蠢蠢欲動,這就給了皇帝動手的理由。”
眾將微微思索,皆是點頭。
換做是他們是祖大壽,估計也做不到毛文龍那麼乾脆。
若是抱團,勢力重大,朝廷還有顧忌,畢竟掌控了萬餘戰力還算中上的死忠家丁和家將。
若是解散為民,那以錦衣衛的手段,真的能讓他們生不如死。
而且他們估算,毛文龍之所以敢這麼做,估計還有兩手依仗,一是爵位,他可是東江伯,其次是袁可立,畢竟毛文龍的起家和袁可立有很大的關係。
袁可立是內閣大臣,深受皇帝信任,且皇帝登基之初為了穩住毛文龍讓袁可立寫信勸告,這要是將毛文龍乾掉了或者清算,那不是打袁可立的臉嗎?
思索之後,一名武將低聲道:“國公大人,您是說陛下隱瞞東征勝利的消息反而是放出東征連續失利的消息,就是為了釣出祖家?”
“你們也太瞧的起祖家了,他們雖然是不穩定因素,但以朝廷的實力還真不怎麼會將他們放在眼中。
皇帝真要想搞他們有的是辦法,隻要吏部和兵部在考核上卡住,或者說東征之戰直接將他們抽調去扶桑,後果你們知道的。
但陛下沒有,這就說明陛下真不是刻意的針對祖家。
兩年都沒有動手,現在突然動手了,那就說明祖家耐不住寂寞了,想要趁機搞事情,所以說,自己作死那也怪不得彆人。”
眾將雙眼一凝,眼中閃過一絲的驚懼之色。
皇帝從前年開始就對世襲、蒙蔭加大了管控力度,世襲和蒙蔭依舊可以,但必須達到朝廷考核的標準,達不到標準就會剔除世襲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