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些農具、廚具是不是就能融化打造成兵器?
退一步想,他們那裡雖然匱乏了些,但礦產還是有一些的,他們若是造反,以三換一、以五換一,拚掉我們的駐軍,搶占礦場。
快速打造兵器,就有了與我們對抗的些許本錢,雖然不一定能造反成功,但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傷亡。
其次就是會將我們多年奴役的成果破壞掉,讓扶桑百姓看到造反的希望,那麼以後我們不是在鎮壓造反,就是在鎮壓造反的路上了。”
“造反最基礎的四個條件中,最缺的就是兵器,一旦兵器解決了,那麼造反就能成功了。”
“所以,朕思來想去,有了這麼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挖光扶桑的礦藏,金礦、銀礦、銅礦、鐵礦等金屬礦藏,
沒有了這些礦藏,朕倒是想看看他們拿什麼打造兵器,沒有兵器,還怎麼造反?
赤手空拳?不怕死儘管來就好。
礦藏的數量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那我們就先用扶桑的,如此既能能保護大明境內環境,還能緩解我們礦藏的缺口。”
畢自嚴恍然大悟。
一旦這麼做了,就需要大量的人口來開采、冶煉、運輸等等,少則幾十萬,多則百餘萬人,還得都是壯年,還真是沒有那麼多人口來開墾耕地了。
眾人腦子嗡嗡作響,被皇帝的計劃給震驚的張大了嘴巴,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這種震驚比他們聽見東征大軍將扶桑給覆滅掉了更加的震驚。
覆滅扶桑隻是將扶桑的幕府和高層給乾掉了,這個民族還是存在的,說不定哪一天就又獨立了。
覆巢十條有效果嗎?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書籍和文字,可以口口相傳、可以私下裡自己記錄,沒有紙張,那總是有木板的吧。
駐軍和潛伏的錦衣衛能監視的過來嗎?
所以,隻能說從明麵上覆滅他的文字和文化的傳承,但暗地裡一定還會有,這就是未來造反的禍端。
且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配合,更不能有絲毫的放鬆。
放鬆恰恰是人類的天性,記吃不記打、好了傷疤忘了疼等,說不定就放鬆了。
而皇帝的剛剛這一招則是從根本上斷絕了扶桑的未來,即便未來放鬆了警惕,沒有礦藏就沒法打造兵器。
甚至說大明退出扶桑了,扶桑或許要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會困在扶桑。
一個沒有礦藏的國家,已經沒有任何的未來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大明或者朝鮮、中南半島等國家,這一招是沒有多大用的。
本土沒有,還不能偷偷到隔壁國家去搞嗎?
其次,扶桑是公認的礦產匱乏,如果不計後果的開采,短時間內就能將已知的礦藏開采完成。
“陛下,臣讚同陛下的想法,全力開采扶桑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