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衝突之中,有細節、有矛盾、有他人立場、有最終結果。
就算你不喜歡動腦子,在麵對衝突時也必須要理清矛盾才能試圖反抗或者是解決問題。
這個思考的過程,便是完善邏輯的過程。
就算你不想思考矛盾背後的意義,在看到結局的時候也會發現矛盾背後反映的現實與抽象概念。
這個認識的過程,便是積累閱曆的過程。
隨著邏輯完善、閱曆增加,女人的學習速度便會越來越快,直到徹底構築起完整的邏輯,這便是心一境。
由於認知方式差異的存在,女人從小便極為專注,這會導致她們欲望極強。
而這在心境修煉的過程中是一把雙刃劍。
能明悟自身真正的欲望,便能達到第三境。
有的女生一生的欲望都很純粹,沒有改變,那她的修煉速度就極快。
有的女生欲望強烈的同時,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全是“被裹挾”的欲望,這樣的女生心境就難以修煉。
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
因為生活質量下滑而歇斯底裡到無法接受現實的人。
正常人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通常隻會為追求更高質量或更高性價比的生活而增加額外消費,為高溢價商品買單。
而不正常的人,他們消費的時候並不會考慮質量如何,性價比如何就直接消費,莫名其妙地為高溢價商品買單。
這裡的【高溢價】還要額外做出解釋。
每個人的生活經曆不同,在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價值觀也大不相同。
因此這裡所指的【高溢價】是,自己動腦一想便會發現,“咦,他好像在把我當傻子坑”這種情況存在的時候,便是高溢價。
對於富人來說,隨手把窮人眼中的奢侈品當日用品買,並不屬於高溢價。
對於窮人來說,隨手購買難民得不到的日常所需生活用品,也不屬於高溢價。
什麼是高溢價?
通常來說是“慈善”、“喜愛”、“討好”這三種視角的情緒驅動行為存在高溢價。
視角在上便是慈善,明知道是虧,我就是樂意。無論是捐還是半買半捐,為幫助彆人而付費我就開心。
視角在物便是喜愛,明知道是虧,我還是樂意。無論這玩意成本有多低,有錢難買我喜歡,真心喜歡當然要買。
視角在下便是討好,明知道是虧,我必須樂意。無論對方在不在乎自己,有錢難買他開心,隻要能讓他開心我就付費。
這些行為不存在好壞之分,隻有在某個時機對某個目標使用某種行為的人才存在愚蠢和智慧的分彆。
其中第二種,視角在物的“喜歡”付費行為,就是一個愚行頻發的重災區。
很多人被社會主流觀點裹挾之後,對自己進行洗腦,強行認為自己在為自己喜歡的商品進行高溢價消費。
這種人通常就是無法回歸“正常生活”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正常生活的標準也不同,但有一點相同的是。
在追求更高品質生活失敗之後,正常人都能回歸原本的生活,不會說【我享受過更好的生活,所以現在已經回不去了,讓我回歸原本的生活我寧可死】。
這種無法接受自己原本生活的人,便是被欲望裹挾的迷失之人。
這樣的人欲望強烈,但完全不適合修行,因為他們的欲望並不純粹,想要純化的話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善也好、惡也好,都是純粹欲望衍生出的對他人的影響。
這些社會影響隻作為一個歸納總結的評判,並不能代表善人、惡人內心欲望的純粹程度。
所以想要依靠行善作惡來增加心境修為也是沒有意義的。
發自內心去做,無論做什麼都是進步;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去做,做什麼都無法認清自己的本心。
所以欲望深重繁雜的那些人很難修心,他們的欲望會使他們非常急切,急切便會取巧、走上邪路,最終誤入歧途難以自拔。
女人卻是欲望繁雜者居多,腳踏實地者較少,所以在修心這方麵要困難不少。
王遙想知道的就是斯蒂爾到底屬於欲望純粹的類型還是欲望繁雜的類型,所以才刻意用比較直接的方式跟她交流,刺激她顯露本心。
答案很明顯,她是第三種,沒有欲望的人。
說起來也很奇怪,王遙以前在地球時,跟地球人交流的時候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多沒欲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