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進一步明白,原來,皇帝和百姓從來都是對立的,是薅和被薅的關係!那麼他袁崇煥是要選擇皇帝,還是選擇百姓?
這個公子能不能相信,最終都落實到他說的話,要把他袁崇煥調任到山海關,充任監軍。
監軍都是皇帝的絕對心腹,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這個李縛蒼就值得信任!
袁崇煥起身,說道“袁某領教了!”
李延庚到底是沒有拿出來他製作的連發火銃,說實話,他覺得還不到時候。
看樣子,今天的見麵也就到此為止了。
李延庚也起身說道“今日一見,得償所願,但小子有兩句話相送,一是,在遼東要練強軍,不要依靠邊軍和衛所兵,關鍵時候,可令人到撫順東州堡送信;二是,有一個叫毛文龍的,千萬不可害他!”
說罷,李延庚告辭而去。
袁崇煥都沒有送出大門,他呆呆地站立,恍若站樁入定。
對這一次忽悠,李延庚還是很滿意的,最起碼,引起了袁崇煥的思緒,給他起了個頭。
隻要他想,就不怕他不加入新黨!
而且,在1622年,袁崇煥進京參加全國地方官員的大考核(大計),來到北京城。
在等候考核結果期間,袁崇煥還記著要當監軍的但是,就單人匹馬前往山海關考察地理民情,一時之間,竟然在京城聲名鵲起,引起了吏部和兵部大佬的注意,最終到山海關擔任了監軍。
這件事,李延庚根本就是遵循曆史發展的軌跡,順帶著送了個人情而已,他連屁都沒有放一個!
告彆了袁崇煥,李延庚急忙趕路,他必須要在四月底回到撫順,再晚一點,就錯過了種子的播種節氣。
回程路上,經過登州,李競前來迎接,沒想到,畢懋康也來了。
李延庚緊走幾步,扶住畢懋康,說道“老畢,你怎麼在登州!”
畢懋康哈哈大笑“工坊建在登州,老夫當然要親力親為。你的那七個大匠,著實厲害,鋼爐已經出鋼了,材質那是沒說的。
現在,魯家兄弟和董家父子都在夜以繼日,琢磨自生火銃的零件如何加工呢!”
李延庚心裡暗笑零件早都能量產了,他們這是磨洋工,是做給你看呢!
李延庚裝模作樣地在工坊轉了一圈,跟魯家兄弟和董家父子交代了幾句話,就匆忙登船,趕往金州。
李競都沒來得及彙報情況,隻在李延庚登船的時候,遞上一份報告。
船上,李延庚看著李競的報告。
從福建運回來的種子,留了三分之一在登州種植,剩餘的都已經送到了金州,按照先前的吩咐,交給了劉愛塔。
當然,這些種子的種植方法,也一並告訴了他。
回到金州,當然大擺宴席,此時的劉愛塔,已經徹底被東州軍的實力折服,全力為東州軍的發展,儘心竭力。
而為了避嫌,柳血敏已經率領他的四百東州軍以及後來增補的三千多新兵,離開了金州,至於去了哪裡,李延庚心中有數。
就是鴨綠江出海口附近的幾十個小島,也就是後來毛文龍占領的地方。
李延庚歸來,最高興的就是碩拖,他可是在海邊受的夠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