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成團_大明新命記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大明新命記 > 第712章 成團

第712章 成團(1 / 2)

不是楊振對湯若望有什麼成見,非要跟湯若望個人過不去,而是楊振放眼望去,他身邊實在是沒有其他的人比湯若望更適合派去登州防疫。

湯若望是個西洋來的耶穌會士,他在防疫方麵擁有一些來自歐洲的經驗以及一些相對科學的知識。

就這一點來說,湯若望比楊振手底下的任何一個大老粗,都更有優勢,如果要派人去指導登州的防疫,除了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人選了。

至於為什麼非得儘快將登州府的鼠疫流行控製住,則是因為楊振要繼續利用登州府這個跳板加速移民的進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往金海鎮移民的事務,眼下的確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

畢竟金海鎮轄內累計已有六十四處屯百姓了,說多雖不算多,說少可也不算少了。

但是,往瀛洲島移民的事務卻必須儘快開啟,因為沒有足夠多的移民過去屯墾,那個大島,就很難真正變成自己的土地。

當然,楊振也曾考慮過從彆的地方移民,反正大明的腹地已經亂了,過了登萊之地往南去,隨便一處海岸,都不愁吸引不到失去了家園的流民。

但是說到底,主要是因為彆的地方,遠沒有在登州府這裡運作起來這麼方便。

一者,登州府這個地方距離旅順口很近,不管是隔離檢疫也好,中轉補給也好,編戶分屯也好,各項移民事務可以較好地受到自己的控製。

二者,登州府的知府袁樞與自己相善,而且也十分支持、十分讚成自己移民出去到海外墾荒屯田的戰略,這麼天時地利人和兼備的地方可不好找。

卻說楊振在把湯若望打發去了登州府以後,就將協助登州府防疫的事情暫時拋諸腦後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門心思地撲在了金海鎮各路人馬尤其是征東先遣軍的征兵擴軍上麵。

征東先遣軍的火槍營,由最早的征東先遣營火槍隊擴編而來,由當初的幾十人,屢經補充,一步步壯大到了現在的規模。

去掉留在遼西鬆山城內的兩哨之外,跟隨楊振渡海移防到金海鎮來的,滿打滿算也就九百來人。

這個九百來人的規模,相對於今後在戰場的需要來說,實在是有點小,而相對於金海鎮其他各路人馬的擴編速度來說,也有點慢了。

之所以規模小,發展慢,不是楊振不想儘快壯大,更不是楊振不想儘快發展。

之前製約楊振麾下火槍手隊伍數量的主要因素,是其軍中燧發火槍及其配套彈藥的數量或者說產量增長較慢。

沒有那麼多燧發火槍以及與其配套裝備的彈藥,光是大批量地增加人手也不行。

畢竟征東先遣軍火槍營的正兵餉額也是有限的,增加了正兵的人數,就等於增加了糧餉的負擔。

所有這一切,彆人可以不去考慮,但是楊振這個當家作主的卻不能不考慮,不能不有所取舍有所把控。

好在現如今製約火槍營擴編的根本問題,即槍支彈藥短缺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的解決。

一方麵,崇禎皇帝之前讓褚憲章帶給楊振的那批魯密銃以及其他火繩槍的改裝工作,已經完成了。

另一方麵,旅順北城內王煆主管的槍炮廠,如今完全采取了各工種分工協作與流水線製造裝配的做法,火槍的產能和成品率遠勝從前。

自從四月以來,每個月成品出廠的燧發火槍,已經連續三個月穩定在三百支以上了。

至於潘文茂主管的彈藥長,早就采取了各工種分工協作的流水線製備工藝,其產能與產量一直不錯。

剛開始移防到旅順口的時候,受到原料、人工和場地的影響,彈藥廠有過一段時間的停工停產和產量下降。

但是時至今日,彈藥廠在旅順北城內占了半壁江山,其場地規模和工人數量以及彈藥產量,早就今非昔比,遠勝從前了。

單從槍支彈藥的角度來看,按照槍炮廠和彈藥廠現在的產能,隻要金海鎮的糧餉和兵源一直充足,今後每個月,隻要楊振願意,他麾下的火槍營都可以增加一個火槍哨。

當然了,對楊振來說,永遠都是兵貴精而不歸多。



最新小说: 穿書末世:小炮灰又怎樣?一樣玩轉 穿到古代,我成了一字並肩王 鴻蒙靈祖 詭三國 拔劍百年,下山即無敵 晚明海梟 超凡紀元 閃婚夫妻寵娃日常 學姐,我對你們真沒非分之想! 三叔是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