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來打鎮江堡有多重目的,或者說,這是一個一石多鳥之計。
首先,來打鎮江堡無論成敗,都可以徹底拉住林慶業這支隊伍,從此以後,基本上就消除了清虜征用朝人兵船威脅自己的可能。
其次,打下了鎮江堡,楊振就可以一舉化解清虜大軍對金海鎮的第二次圍剿攻勢,並從此將戰火引向清虜的大後方。
再者,鎮江堡是清虜必守之地,打下了鎮江堡,就可以憑借這座城池吸引清虜大軍不惜死傷的進攻,從而大量消耗清虜的有生力量。
最後,不管能不能打下鎮江堡,隻要林慶業帶著朝人的兵船加入到了金海鎮的這一方,清虜大軍就一定會報複李朝。
而一旦清虜大軍報複朝人的話,那就相當於是把李朝往金海鎮或者大明朝這邊,又推近了一步。
現如今,楊振已經如願拿下了鎮江堡,他的這些設想中的頭兩個,已經順利完成。
接下來,正是憑借鎮江堡這座位置優越的堅城,大量消耗清虜八旗有生力量的時候了。
所以,對於清虜大軍的到來,以及將來必將出現的清虜大軍對鎮江堡的各種圍攻,楊振其實是十分樂見的。
因為,隻有清虜大軍如同飛蛾撲火一樣不惜死傷來奪鎮江堡城,楊振消耗清虜八旗有生力量的謀劃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楊振需要讓麾下的將領們保持低調而且謹慎的打法,不能對自己的力量過於自信。
楊振倒不是擔心自己的實力暴露之後,會把清虜大軍嚇回去,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楊振擔心的是,自己一方的將領如果不懂得謙虛謹慎或者說不懂得藏拙,接下來就會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這次突襲鎮江堡得手的戰事之中,林慶業、安應昌、柳林、黃一皓、崔孝一等朝人出身的文官武將們,發揮出了特殊的作用。
如果沒有林慶業的朝人南三道水軍統禦使身份及其統禦的水軍船隊,楊振、張臣、李守忠以及安應昌等人的隊伍,還有他們一路攜帶的重炮與火器,就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直抵鎮江堡下。
而如果沒有朝人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柳林及其帶入鎮江堡的各路朝人兵馬在城中舉旗反正,鎮江堡內的形勢也不可能急轉直下,那麼快就失去控製。
對於這些情況,楊振這邊的主要將領,當然是清楚的,也是承認的。
與此相應的是,清虜定海大將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他的固山額真之一艾席禮,以及直到最後時刻才棄城而走的敬謹貝勒尼堪和智順王尚可喜,對此也都是清楚的。
而且,為了洗脫自己身上棄城而走的罪名,或者減少自己丟失鎮江堡城的罪責,他們這些清虜八旗權貴們,是一定會把責任推到聲稱前來助戰的朝人兵馬身上的。
到那時候,如果清虜大軍不能快速奪回鎮江堡城的話,那麼他們就一定會過江東進,大肆掠奪和報複附近的朝人。
一來,冬季圍攻鎮江堡的清虜大軍必定需要大量的糧草補給,而這些東西隻能就近從江東的朝人那裡獲取。
二來,這也是清虜大軍最擅長的圍城打援的一種戰法,通過大肆掠奪和報複江東的朝人城鎮,來引誘或者迫使鎮江堡內的朝人兵馬甚至是楊振兵馬出城救援。
在楊振看來,隻要清虜大軍對自己據守的鎮江堡久攻不下,那麼清虜大軍大肆掠奪和報複朝人的這個局麵,就一定會出現。
如果自己現在表現的實力很強勁,戰勝清虜大軍很容易,那麼到了那個時候,麵對平安兵使柳林、朝人義州府尹黃一皓、沈器遠的弟弟沈器周,乃至林慶業、安應昌等人的求情之時,就不好辦了。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自己答應了他們出城救援的請求,那就既不符合金海鎮的現實利益,也不符合華夏的長遠利益。
在楊振對未來的規劃之中,鴨綠江東的山川土地,至少鴨綠江東那些曾經屬於漢四郡的土地,是必須重歸華夏的。
從金海鎮眼下的現實利益出發,楊振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安置更多的關內流民。
因為隻有有了更多關內來的移民,金海鎮才能夠開墾耕種更多的土地,才能征集到更多的可靠的兵員。
而從華夏的長遠利益出發,鴨綠江東蘊藏著海量的優質礦產,海量的優質的煤鐵資源,這些海量的優質的易於開采的礦產資源,豈能因為一江之隔而落入其他族類手中?
最重要的是,將來的自己要沿著外東北的海岸線繼續往北挺進,向北拓展的,若是朝人的什麼平安道和鹹鏡道擋在自己的前麵,那還拓展個屁啊!
所以,楊振在進兵鎮江堡之前,就已經存了借助朝人之手激怒清虜,然後再借清虜之手清除這兩道地區朝人的心思。
現如今,他的整個計劃,已經成功地邁出了頭兩步,鎮江堡已經拿下了,而朝人也已經深深卷入進來了。
柳林是平安道兵馬節度使兼平壤府尹,而隨他一同進入鎮江堡並最後充當內應的其他文官武將,也都是平安道幾個城池的文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