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太後之前和潞王很熟很熟。
太後道“食不言。先用膳吧。”
潞王笑道“既然姐姐說不說話,那我就不說。咱們先用膳。”
這兩個人都是宮廷禮儀從小培養出來的,吃飯真就是一點聲響都沒有。
孫福兒就儘力吃那種不發出聲音的食物,不同調羹,不敢喝粥、更不敢喝湯。
這頓飯,孫福兒吃得累得慌。
再抬頭看太後,就連吃飯的動作都很美。
等底下人撤了膳桌。
太後擦乾淨了手,才緩緩地開口,道“潞王,日子往前看是不錯。”
“但人終不能免俗。”
“人生的每個階段想要的都不一樣。年少時,覺得堅持自己對的,哪怕世人全都非議也無關緊要。但年歲漸長,所顧忌的就越來越多。”
“人生的確是開心就好。但人生之不如意的事是大半啊!世人又有幾人能隨心所欲呢?”
“都有掣肘。”
“想要的,費儘心思得不到,得到的,不想要。想要的,得到了,日子久了,又覺得不過如此。得到的,突然有一天沒有了,又覺得可惜。”
“拉長了看,一直失去才是人生常態。既然有失去,那就會遺憾,而對人來說,遺憾是永遠的。既如此,便就順其自然。”
“自然而然,如水東流。”
“不強求的。”
“到底人生所有該你的,得到的都不費勁。”
“仿佛轉個彎,就安安靜靜地在那。”
“人總不能總困於年少未得之人和事。”
“一路走來,也是一路風景。”
“在一路尋覓之中,環顧左右,亦是姹紫嫣紅。”
“回頭去看,大多數人選擇的路雖然平淡,但波瀾也少。”
“也不會被虐得身心俱疲。”
“那種情緒如山火猛烈燃燒,不會持久的。”
“終會遇到瓢潑大雨。”
“到時候就是一地的灰燼。”
“而且又有誰能對世人眼光完全無動於衷呢?到底世人都在這世上活著。不可能一直有和世人眼光決然對抗的勇氣。”
“人真的不可能永遠年輕。”
太後說了很長的一長串話,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大美人就是大美人,就連歎氣都是那麼美。
孫福兒在一邊默默地聽了,突然覺得太後其實是一個很通透的人。
潞王笑道“姐姐,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也知道姐姐顧慮重重。”
“本就是我強求來的。”
“為什麼要順其自然?我就是不認命。以命來博取,與天爭鬥,步步為營,無論輸贏,我無怨無悔。”
“目前看,我想要的唾手可得了。”
“世人再罵有又何妨?青史留罵名有又何妨?”
“我求仁得仁啊!”
“姐姐,無論你信不信,我都會努力地陪在姐姐身邊,給姐姐撐住一片平靜的天地。”
太後彆過臉“我要的平靜的天地原本就得到了。”
很多事,不用說,她也猜得到。
從被人忽略的王爺走到如今權力的中央,潞王這一路可謂是凶險非常。
隻是,對太後而言,潞王這是把她原本安靜的生活打碎了,然後再給她重塑一個。
真是秋天的團扇,春日的棉衣,相當地多餘。
而且潞王對上的是太後親生的兒子。
大行皇帝突然駕崩,這裡頭肯定少不了潞王的手筆。
要說她毫無介懷,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