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才能明理。
之前,孫福兒是沒機會讀書,現在她如饑似渴地讀書。
孫福兒不僅自己讀,還拉著皇次子一塊兒讀。
她也不知道哪些書有用,哪些沒有用,隻要是曆史上有名氣的書,撈了來,就是讀。
孫福兒尤其愛讀《史記》之類的史書。
總覺得裡頭有說不出來的味道。
很多她從前捉摸不透的事兒,讀了這些史書後,孫福兒自個悟了,這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天下熙熙攘攘,鬨哄哄的,無非是為了利益兩個字。
隻要有足夠大的一致利益,都會跟著一心一意去乾。
相反,如果誘惑足夠大,那麼原先再有默契的人最終也會分道揚鑣。
沒有什麼背叛和忠心的嚴格區分。
無非是不同情況下,不同人基於不同的信息來源的不同取舍罷了。
這和對錯無關。
隻是關乎利益。
想明白了後,孫福兒整個人就輕鬆了。
在她和陳玉等人在關外立足的日子,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自然可以同心同德。
朝廷對關外原本就控製不嚴。
這就讓孫福兒、陳玉他們鑽了空子。
於是,孫福兒他們就在關外的山嶺裡安營紮寨下來。
陳玉想亮出皇次子的身份,招徠更多的人。
孫福兒搖搖頭“不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乾平帝和惠宗皇帝兩邊戰事膠著,再加上南北皆有外敵。他們的目光不在咱們這一塊。”
“我們如果亮了身份。他們就會掉個頭,來對付我們的。”
“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太弱小,無法與他們任何一方抗衡。不如就從附近的人招攬起,一點點擴大地盤。”
“書上說,農桑為本。”
“我們這些手下,總不能一直買糧吃。得自己種地。”
“也不是年年都風調雨順的。我們要未雨綢繆,多多攢糧食。”
“但我們又不能是真正種地的農夫。隨時都要拿起刀槍,去護著自個。”
“不如編丁入行伍,戰時是兵,農時是農。而且咱們要多多養馬。騎兵衝起來很有力量。”
“還有火器,也非常猛。我們也要有。”
“不能什麼都買,也不能什麼都不買。我看我們東北這邊物產豐饒,不少都可以換錢。我們還可以組建商隊,和任何一方往來做生意,掙些錢。”
“商人走南闖北,還能收集天下的信息。”
“我們不僅要關注各方的動向。大江南北的方方麵麵,我們都要掌握。”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日子還長著呢!咱們必須要多了解!”
“當然我們這些都要悄悄地進行。不能太惹人注意了。”
東北這邊是有官員,但他們大多都在幾個重要的城池中,外頭的村落,關注得少。而人少的山嶺密林,他們就更少關注了。
而且本地嚴寒,不如南方富庶容易出政績,也不如西南和北疆那邊可以拿軍功上位。
而官員有個回避製度。
也就是主政一方的官員不能是本地人。
所以東北這邊的官員一個個都削尖腦袋乾一任就想找機會走。
而要活動升遷,這些官員自然是要想辦法找銀子去鋪路。
但本地的油水隻能說很少了。
而這些官員他們本身也不想在本地有多少耕耘。
於是一個個捉襟見肘。
隻要給了好處。
有些事情,這些官員會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的。
畢竟,此地有匪寇也不是一夥兩夥。
在這些官員眼裡,無非是某個山嶺裡又多了一夥“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