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於莉的考試結果出來了,她已經是街道辦的正式員工了。
雖然於莉不說,但是何林知道她的工作問題一直是她的心病,這次通過考試獲得轉正名額,實在是一件大好事了。
“怎麼樣林哥,我沒有給你丟人吧?”
“我什麼時候嫌你丟人的啊,來咱們一起為莉姐轉正乾一杯吧。”
何林、何雨水和於莉、於海棠一起舉杯。
“切爾斯……”
“什麼斯啊?”
“切爾斯,英語乾杯的意思。”
“哥你還會英語啊?我聽我們學校老師說,明年學校就要開始設立英語課程了,可惜我是趕不上了。”
何林知道從解放後到近期,因與北方的關係極為密切,主要以俄語作為主要外語語種。
差不多就在60年代初,教育部頒發了《全日製中學英語教學方案》,規定了編寫英語課本的進程,後續英語又被正式列為高考科目,英語就一直成為了華夏的第一外語。
何林的前世在上學時候一直是學霸般的存在,能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踏出來,英語的基本功自不必說,工作後也難免要接觸英文著作和與外國人打交道,也練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語。
“你要想學,我可以教你啊,咱們國家遲早要對外發展,閉門造車是發展不起來的,回頭你們跟小雪商量一下,我專門抽出時間給你們補習下英語知識。”
何林沒好直接說出來對外開放,改成了對外發展,幾個丫頭自然也能理解何林的意思,這個時候的人們並不是想象中的保守守舊,他們對外部的知識和技術也充滿了向往,隻是缺乏相應的渠道,沒有辦法獲得相應的知識。
前些年那些毅然回國效力,像錢老、鄧老的那批人,他們不光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也帶來了向先進科學技術學習的思想。
雨水和於家姐妹都點頭稱是,這一刻她們覺得何林似乎離她們越來越遠,雙方的差距在不斷的擴大,以後都得多加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了。
許大茂和閆解成在天黑後才回到了四合院,兩人一路上還在互相探討今天的工作經曆,總結一下經驗教訓,為明天的工作做準備。
三大爺在門口等著自己家的老大,一看閆解成回來就想問問今天在廠裡的情況,結果被閆解成三言兩句就給打發了。
“爸我都累一天了,你趕緊讓我吃點飯,我就趕緊去休息了。”
“老大你騎的自行車我看著怎麼有點熟悉呀,這剛去廠裡就給配車麼?”
“你想什麼呢,這是林哥把他自己的車借給我跑業務了。”
“何林的車啊,我說老大,人家何林給你介紹了這麼好的工作,你不得表示表示麼?”
“這你就彆管了,我心裡有數,等我發了第一月的工資,我再專門感謝下林哥,不過您老人家要是有心的話,那就先給我十塊錢,我先去買點東西也是可以的。”
閆埠貴聽著兒子擠兌自己的話,悻悻的不知道怎麼反駁,感謝的話他能說一火車,但是要花自己錢去買東西,那可是往自己身上割肉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還是等你發工資了再說吧。”
“那就得了唄,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等我以後領工資了,那就也不勞你老人家操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