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擁有龐大地盤的突厥,在隋朝的時候,經過隋朝君臣一係列挑撥離間,抑強扶弱,一頓操作下來。
成功讓突厥走向了分裂,分為了東突厥和西突厥。
而東突厥的第一任可汗,啟民可汗,更是隋王朝一手扶持起來的代理人。
在隋朝前期的時候,東突厥還跟個狗腿子似的,靠著大隋王朝布施的三瓜兩棗過活。
隻是等到隋末天下大亂,中原板蕩,天下分崩離析,無暇北顧之際。
東突厥這個二五仔的小弟,就徹底脫離了昔日大隋這個大哥的控製。
並且膽子也開始漸漸大了起來。
趁著老大哥跟其他人打架,開始搶奪地盤。
在此期間,還頻繁的率領草原鐵騎,屢屢入寇關中,搶奪昔日大哥的地盤人口以及財帛。
當然,這種行為,也讓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
以至於在東突厥最強盛的時候,涿鹿中原的各路豪傑,也都紛紛依附在東突厥的羽翼之下。
例如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竇建德、王世充等人,皆向東突厥納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
就連李恪的爺爺,也就是現在的太上皇李淵,在太原起兵之際。
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以此借助東突厥的力量,稱霸關中。
所以,無論是麵對如此強大的外患,還是抹除黑曆史。
東突厥一天不除,李唐王朝的邊疆就一天也不得安寧。
對於李世民這個一心想要成為千古一帝的帝王來說,就更是如鯁在喉的存在。
尤其是前年,也就是武德九年八月,東突厥頡利可汗趁著李世民,正忙著處理玄武門之變的後遺症,率領草原十八部101novel.com萬大軍,從定襄南下,兵臨關中長安城外,逼著李世民不得不簽下的“渭水之盟”。
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李世民。
何成受過這種氣,竟然要犧牲國庫中的大量金帛,才能換取和平。
這樣的奇恥大辱,宛若心中的一根利刺,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李世民。
可以說,李世民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一雪前恥的那一天。
隻是這一天,到來的速度有些快,以至於讓李世民都有些措手不及。
大唐東宮。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如今朝堂之中的重臣齊聚一堂。
如蕭瑀、裴寂、封德彝、陳叔達、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段誌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李積等一個不落的皆坐於此。
甚至就連出使東突厥,才回長安城不久的唐儉,以及在家修養身體的秦瓊,也都齊聚一堂。
而之所以弄這麼大的陣仗,為此的目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大唐的心腹之患——東突厥。
就在今天,前段時間,一直派遣使節頻繁接觸大唐的契丹諸部,終於下定決心,率部投降大唐。
就連頡利可汗的侄子,突利可汗,也上表唐廷,請求入朝。
這接二連三的好消息,似乎都在告訴李世民一件事,那就是反攻突厥,一雪前恥的機會到了。
所以,他這才火急火燎的將所有倚重的大臣,連夜招進太極宮。
就是準備好好商量一番,到底要不要趁此機會,出兵征戰東突厥。
一舉滅掉這個在大唐建立伊始,就一直懸掛在頭頂上的利劍。
“今日,這麼著急召眾愛卿入宮,是想問問,對眼下突厥的看法。”
要說到打仗,最興奮的莫過於那些將軍了,因為一旦戰起,就意味著大量的軍功、戰功的到來。
隻是還不等他們一臉興奮的請求李世民,發兵攻打突厥,一道聲音就搶在他們麵前發言了
“陛下身為一國之君,乃是天下之楷模,既已簽下盟約,不告而戰,如此行徑,豈非是要令天下人心墮落?”
眾將循聲望去,發現,原來是魏懟懟,開始對著李世民開懟了。
這讓他們也理智的閉上了嘴巴,顯然,魏懟懟這個文人的嘴,他們這些武將也是早已經領教過
隻是這開頭的一句話,也成功讓李世民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起來。
好在,大唐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雖說局部也收到天災的影響。
但是大部分的地區還是風調雨順,收獲滿滿。
因此,國力倒也恢複了不少。
再則,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畢竟每一次戰事,都是影響國運的大事。
所以,李世民這個一國之君,倒也不好第一個開口。
隻是,魏懟懟的話一出,一向穩重的房玄齡,看到老板李世民的臉色不太好。
率先坐不住了,他隨即開口反對道。
"突厥狼子野心,侵我邊疆,掠我百姓,陛下,憑什麼用君子之道待他們?"
“現在是打仗!又不是什麼過家家,哪裡有什麼君子小人”
隻是與人辯論,他魏懟懟又何成怕過他人,見到房玄齡開口,他立馬反駁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突厥政權衰落是不假,但是我們大唐這兩年也不好過,去年關內大饑,山東大旱,秋天之時又遇見百年難遇的大霜。今年關中又遇大旱,眼下更是難民齊聚長安,一旦處理不好,唯恐又要引起動亂,這時再起刀兵,不是亂上加亂嗎?”
如此交鋒了數個回合之後,眼見兩個人有爭吵起來的跡象,一道聲音適時響起。
“我覺得魏尚書與左仆射兩人說的都有道理,但草原十八部大勢已去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條件成熟的話,是可以攻取的,不過眼下既然條件還不明朗,我們不如徐徐圖之。”
這番話是草原專家唐儉說的。
一番話說下來,儘管有些折中勸架的意思。
但也成功的讓兩人閉上了嘴巴,也讓李世民產生了一絲興趣。
他摸了摸嘴邊的胡子,看著台下的唐儉說道。
“茂約,你不妨仔細說說。”
唐儉見聞,朝著李世民恭敬道“陛下,不久前,突厥人不是送來書信,請求用梁師都換取契丹諸部嗎?”
聽到唐儉的話,李世民和眾多大臣也都點了點頭表示確有此事。
唯有長順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少數幾個大臣聽出了言外之音,頓時眼前一亮,默默點了點頭。
唐儉接著道“突厥人一直不遺餘力的扶持梁師都,現在卻提出這樣一個條件,由此可見,突厥人現在已經自顧不暇,壓根沒有多餘的能力保護梁師都,我們何不先把梁師都拿下,這樣既能拔掉突厥人這個眼中釘,又能摸清楚突厥人的虛實。”
聽到唐儉的話後,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就連反對出兵的魏徵,這一次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
接著,作為專門研究草原的專家,唐儉又具體的分析了一下突厥和大唐現在的情況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