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的某天。
太極宮,兩儀殿。
雖說不是大朝會,但群臣彙聚一堂,氣氛卻異常莊重。
金色的陽光透過精致的雕花窗欞,灑在殿內,映照出斑駁的光影。
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群臣。
一道高挑的身影,正站在大殿中央侃侃而談。
這人不是彆人,正是往後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張公謹。
在見到柴紹前往一趟朔方,就由左武衛,升為右武衛大將軍後。
再加上聽說,被突厥來使拐走的蜀王李恪,一個還沒他肩膀高的孩子,也在幽州跟突厥人打的有來有往。
原本被杜如晦、房玄齡以休養生息打消的北伐念頭,再次在張公謹的心中熊熊燃燒起來。
又在向老板李世民,推銷現在可以攻打突厥的六條理由。
什麼突厥國內政局混亂,薛延陀等部叛離,連突利那老小子都打算投奔你了。
他們還遭了災,糧食少。
一頓操作下來,就連一旁看戲的程咬金都覺得他厲害。
一次說這麼多話,竟然一點都不結巴,簡直比唱戲的還流利。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張公謹的陳述,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他清楚的明白突厥的威脅,也明白現在正是突厥最為虛弱的時候。
不能讓他緩過勁來,不然到時候對付他,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但作為一位明智的君主,他需要權衡利弊,做出最符合大唐利益的決策。
聽完張公謹的建議之後,群臣們肅立兩旁,有的低頭沉思,有的竊竊私語,場麵一下子就熱鬨了起來。
對於突厥遭了雪災、內部政局混亂等情況,就連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都不會否認,也不可能否認。
不然,他們也不會建議李世民又是拉攏北方草原諸部,又是分離突利與頡利的關係。
還以增援兵馬、資源等方式,扶持薛延陀部壯大,製衡東突厥。
隻是,你說的輕鬆,是不是也忘記了,自家其實也遭了災的,先是大旱災,隨後又是蝗災。
雖然說在某位皇子的大力支持下,僥幸未傷元氣的渡過了。
但這並不代表大唐的國力,已經恢複到了可以隨意發動戰爭的程度。
像收複朔方那樣的隻是局部戰爭,花費也相對較少。
但是,若是對付控弦近二十萬的突厥,還要一戰而定的話。
那所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必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大唐的國庫經曆了連番的災害,雖說國庫不減反增,有所充盈。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突厥底蘊依在,控弦之士近二十萬,想要一戰而定,絕非易事。
這不僅需要龐大的軍隊,還需要充足的糧草和精良的武器裝備。
大唐的國力雖然正在恢複,但還未到可以輕易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地步。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沉思著張公謹的建議。
下不了決心的他,便將視線投向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三人。
這三人中,杜如晦和房玄齡行使宰職之權。一位除了是國之重臣外,更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對於是否應該出兵突厥,他們的意見至關重要。
一行三人看到李世民投來的視線,三人短暫的對視了一眼,內心隻有同一個想法,不好弄。
過了好一會,三人都沒有想好說辭。
眼看李世民的眼神逐漸變得不耐煩,杜如晦左宰相,上前一步,剛想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