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恪的詳細論證下,包括李世民在內的諸多人,其實已經或多或少相信了李恪的觀點。
所以,在李恪退下後。
李世民一邊吩咐拔營,一邊先後派出了三批快馬,前往長安查探。
等到狩獵返回的隊伍,還沒走出驪山的地界。
就收到了來自第一批斥候的奏報。
正如李恪所預測的那般,地龍翻身(即地震)確實發生了。
但得益於這次地龍翻身,隻有輕微的晃動,並未產生任何破壞。
許多人還未察覺,就已經悄然過去。
所有,並未影響到長安以及關中百姓的生活。
李世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心中既有慶幸也有感慨。
慶幸的是,地龍翻身並未造成預期的災難性後果,長安、關中無恙。
感慨的是,李恪的才華與智慧再次得到了驗證。
他的預測不僅避免了朝堂的紊亂,也有效的杜絕了錯誤的政令。
所有,為了獎勵李恪,補償一下自己這個父親,未曾好好陪伴過李恪成長的遺憾。
李世民拒絕了李恪返回藍田縣的請求,讓其一同返回長安。
等到,李恪返回長安的王府之後。
李恪就收到藍田縣傳回的消息,在藍田縣療養的長孫皇後、杜如晦等人,也都皆已返回長安。
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就算是李恪也有過一瞬的短暫失神。
按照李恪的本意,肯定是希望虧空身體的長孫皇後,以及長年累月累壞身體的杜如晦,能夠繼續在藍田縣靜養,以此改變他們短壽的命運。
隻是沒有想到,自己耗費諸多的心力與時間,精心安排的療養計劃,卻好巧不巧的遇到了地龍翻身和李世民遇險,這兩件事。
地龍翻身這件事倒也還好,畢竟其影響幾乎微乎其微,沒有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但是,這次李世民遇險,涉及到丈夫李世民以及長子李承乾。
也難怪長孫皇後坐不住。
畢竟,李承乾乃是當今太子,需要考量的事情遠比常人複雜。
長孫皇後自然是擔心李承乾因為這件事影響了心態,親自回到長安,給予李承乾最堅實的後盾與支持。
長孫皇後一但要離開藍田縣,返回長安。
作為臣子的杜如晦和秦瓊兩人,自然也不好再待在藍田縣。
李恪望著窗外,心中五味雜陳。
他理解長孫皇後的擔憂與急切,也敬佩杜如晦與秦瓊的忠誠與擔當。
然而,他更希望的是,這些人能夠真正地放下朝堂的紛擾,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以調養身心,延長壽命。
但似乎曆史總是充滿了必然性。
雖說,有他這個變數的存在,但是一旦當他想要改變某些既定的軌跡時,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阻礙和挑戰。
隨後幾天,李恪在皇宮與李世民、長孫皇後等一眾皇室成員,平平淡淡的度過了貞觀二年的歲末時光。
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
過了今天,波濤蕩漾的貞觀三年,即將如期而至。
今夜,皇宮內要舉行盛大的慶典。
那些一連著休息了十來天休沐日,五品以上的官員,也要來到皇宮內,一同參與這場辭舊迎新的盛宴。
燈火輝煌的宮城之中,一向嚴肅沉穩的宮女和內侍,此時臉上也多了幾分笑意。
後宮之中,更是歡聲聲此起彼伏,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新年的期許與喜悅。
作為壓軸的李世民,自然不會太早出場。
於是,作為國家的儲君,未來的皇帝。
李承乾身著華服,穿梭於賓客之間,他既是皇室的一員,也是這場盛宴的重要角色。
舉止得體,言語謙遜的他,與每一位前來的官員及其家眷親切交談,展現著儲君應有的風範與氣度。
成為了這場慶典上備受矚目的焦點。
似乎冬季狩獵時的失誤,已經消弭的無影無蹤。
不過照比往年在偌大的太極殿內,全靠幾個火盆,禦寒全靠抖的文武百官。
等候中的他們,今年可是舒服了太多太多。
八個壁爐分散在太極殿的內,不時有宮女和內侍往爐內添上一兩根柴火。
整個殿內都是暖烘烘的,壁爐上麵,還有燒的咕咕冒泡的水壺,水壺裡麵泡著香氣撲鼻的茶水,正不停的添加到那些大臣茶盞裡。
“燕王殿下的智慧,真是冠絕古今,不說其他的,單單讓這寒冷的冬日變得溫暖舒適,就算的上大才啊。”
一位已經脫掉狐裘,隻穿著朝服的官員輕抿了一口熱茶,讚歎道。
他的話語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眾人紛紛點頭,樂嗬嗬的議論著。
全然沒有注意,正在與長孫無忌交談的李承乾,臉上閃過一道晦澀難明的表情。
就連站在一旁,正與幾個少府官員討論琴棋書畫的魏王李泰,也露出了一絲不悅的表情。
而作為被議論的主角,李恪。
此刻,也早已換上了一身盛裝,隻不過他並沒有著急趕去赴宴,而是賴在母親楊妃的鳳寰宮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院子,架起了一個燒烤架,一邊撒著小二來福從醉仙樓廚房,找來的調料,一邊吃著燒烤。
“恪兒,現在都什麼時間了?還不去赴宴嗎?難道你還想你阿耶等你啊?”
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楊妃,看著院子內,把整個鳳寰宮中的宮女和內侍指揮的團團亂轉。
自己卻在悠然地享受著燒烤的李恪,發出了靈魂三問。
聽到楊妃的話,李恪抬頭望向母親,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笑意。
非但沒有就此停手,反而朝著楊妃招呼道。
“阿娘,沒多少時間了,快來點點肚子吧!”
在李恪從前身那裡得來的記憶,尋常人家的過年,大年三十,會吃到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頓飯,稱之為年夜飯,又叫團圓飯。
像今晚皇室舉辦的宴會,吃的東西,肯定比尋常百姓家要豐富千百倍,珍饈美味,琳琅滿目。
但是,吃不吃得到熱騰騰的飯菜,那就不好說了。
首先,那些菜肴從禦膳房來到太極殿就需要一段時間,等到上了菜了。
皇帝還沒講話,你不能沒有禮貌的就先開吃吧?
等皇帝一番長篇大論的祝福與訓誡之後,再輪到眾臣回禮敬酒。
這一番流程走下來,桌上的菜肴,怕是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溫度與鮮味。
更何況,宮廷宴席上,規矩繁多,每一口食物都需細嚼慢咽,不得有失皇家風範。
這樣的用餐體驗,對於李恪而言,遠不如此刻與母親共享的這份簡單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