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日報刊登“球”文章的第四日,世家聲討大唐第一學院的呼聲已經到了巔峰。
長安街道上隨處可見有文人作詩,作文章來嘲笑大唐第一學院。
特彆是那些曾經報考學院卻落選的“文人”,他們批判的更加賣力。
仿佛在證明當初落選不是因為他們才華不夠,而是學院本身的問題。
學院內。
經過三天的發酵,學院中的學生也開始變得有些焦躁不安。
儘管他們的先生告訴他們不必理會此事,學院自會給出解釋。
但仍舊有一些學生選擇了退出學院,甚至包括一些成績優異的寒門子弟。
有些世家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
第五日。
一直沒有任何回應的大唐第一學院有了動作。
報紙上多了兩篇大唐第一學院科研院署名的文章。
準確的來說,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海中的船向我們駛來,最先看到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哪個先落地?
兩個問題一出,對大唐第一學院的嘲笑聲愈發的大了。
一個沒有考上大唐第一學院的紈絝子弟在街頭拿到報紙後捧腹大笑。
“哈哈哈,自稱大唐第一學院,這種問題都要拿出來問?小爺我沒去過海上,不過第二個問題,小爺用腳都能答出來,肯定是重的先落地!”
一個在長安小有名氣的教書先生看到報紙上的問題,不由得搖頭歎息。
“真是可笑啊,我前幾日還以為大唐第一學院有自己的解釋,真沒想到,竟還能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船行駛過來,第一眼難不成不是船頭,還是船尾不成?”
這一番話,引得周圍人哄堂大笑。
人群中一個拉車漢卻顯得愁眉苦臉。
他叫張老漢,他的兒子從小便不太聰明,儘管每日刻苦讀書,卻隻能勉強跟上同齡人的腳步。
因此,他沒少受到同行的嘲笑。
可自從前些日子,他的兒子以不錯的成績考進大唐第一學院。
周圍嘲諷的話語瞬間悄然消失不見了。
接踵而來的是各種祝賀和恭維。
他卻並沒有因為同行態度的改變而高興,他隻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長大成才。
可沒想到,一個月時間都還沒到,學院的境遇竟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呦嗬,張老漢,怎麼樣,你兒子還沒退學麼?”
一聲吆喝打斷了張老漢的思緒。
見圍過來的幾個同行,張老漢沒有回應他們,拉著車轉身離去。
幾個同行見張老漢轉身就走,不由的開口大聲譏笑。
“嗬嗬,什麼人上什麼學院,這話說的真沒錯。”
“是啊,當初恭維了他幾句,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
“嗬嗬,以後啊,他兒子也是個拉車的命……”
張老漢聽著身後越說越得意的同行,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
人情冷暖,他早就經曆過了。
僅僅一上午的時間,大唐第一學院徹底成為了長安的笑話。
而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當日下午。